[实用新型]一种高稳定性土木工程抗震组合桩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84134.0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7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刘继鹏;徐平;韩瑞芳;陈庆丰;李晶晶;赵玉如;苑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27/34 | 分类号: | E02D27/34;E02D5/22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牟炳彦 |
地址: | 45119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性 土木工程 抗震 组合 | ||
1.一种高稳定性土木工程抗震组合桩,其组成包括:基础底板(1),其特征是:所述的基础底板(1)上具有滚珠层(3),所述的滚珠层(3)上具有桩体底板(2),所述的桩体底板(2)上具有组合桩体(14),所述的组合桩体(14)包括外围固定框架(4),所述的外围固定框架(4)内接有方形结构的内置固定框架(6),所述的内置固定框架(6)的中心处和外围固定框架(4)四角处具有桩体(8),所述的桩体(8)与内置固定框架(6)、外围固定框架(4)之间形成的空隙填充混凝土层(7),所述的混凝土层(7)内具有竖向加强筋(5),所述的竖向加强筋(5)伸出组合桩体(14)与桩体底板(2)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土木工程抗震组合桩,其特征是:所述的内置固定框架(6)的任意端面与外围固定框架(4)任意端面之间呈45°夹角,所述的内置固定框架(6)其中两相对直角顶点与外围固定框架(4)的两条棱点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稳定性土木工程抗震组合桩,其特征是:所述的桩体(8)包括金属内管(12),所述的金属内管(12)外具有复合材料管(11),所述的复合材料管(11)外具有金属外管(10),所述的金属内管(12)与金属外管(10)侧壁上具有T形加强筋(9),所述的金属内管(12)与复合材料管之间的空隙具有混凝土层(7),所述的外围固定框架(4)四角处的桩体(8)之间通过连接筋(13)彼此连接,所述的连接筋(13)连接在T形加强筋(9)。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稳定性土木工程抗震组合桩,其特征是:所述的滚珠层(3)为单层的由多个淬火钢柱平铺而成的阵列,所述的滚珠层(3)周围填充柔性缓冲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程学院,未经河南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8413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信铁塔管桩基础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板浇筑独立住宅十字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