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行人安全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83286.9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4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志文 |
主分类号: | B60R21/34 | 分类号: | B60R21/3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074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行人 安全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保护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车载行人安全保护装置,属于交通安全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路上车辆越来越多。由于道路、车辆、驾驶人及车外人员等各种因素,车祸难以避免。
现有技术中,用于保护车外人员的安全装置是自动制动系统,当车辆前部有人(或物)靠近时,车辆会自动制动,用于保护车外人员安全。现有的自动制动系统能够保护车外人员安全,但仅是能够减少冲击力,减轻受伤程度,对车外人员甩出后形成的二次伤害不能消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车载行人安全保护装置,能够在发生车祸时减轻对车外人员的二次伤害,保护了行人的生命安全。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车载行人安全保护装置包括车体、压力传感装置和安全网弹出机构,其特征是:车体的车头前部设有压力传感装置,车体的上端前部设有安全网弹出机构,压力传感装置和安全网弹出机构分别与车体内的车载电脑电连接;所述压力传感装置包括前压板和后压板,前压板和后压板之间通过上下两个导向机构连接成一体,前压板内侧设有前绝缘层,前绝缘层上连接前电极,后压板内侧设有后绝缘层,后绝缘层上连接后电极,前电极和后电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安全网弹出机构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安全网,安全网一端通过安全网压紧弹簧压紧,安全网另一端设有箱体的开口;箱体的开口上设有安全门,安全门一端通过活页铰链连接箱体,安全门另一端通过门扣机构连接箱体。
进一步的,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柱和套装在导向柱上的回位弹簧,导向柱后端焊接在前压板上,导向柱前端与后压板滑动配合,导向柱前端部分穿过后压板并连接防脱块,防脱块能够阻止导向柱滑出后压板;回位弹簧前端接触后压板,后端接触前压板。
进一步的,门扣机构包括固定在箱体上的门扣座,门扣座通过销轴连接安全门扣,安全门扣后部设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套装在弹簧导柱上,安全门扣前部通过销轴连接电磁铁。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够做成标准模块,方便更换和维护;能够在发生车祸时减轻对车外人员的二次伤害,保护了行人的生命安全;压力传感装置与车辆电脑相连,车辆电脑控制安全网弹出机构的电磁铁的开关,反应迅速;压力传感装置只有在发动机启动时才工作,避免了在洗车、维护保养时触发压力传感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压力传感装置主视图。
图3为压力传感装置侧视图。
图4为安全网弹出机构主视图。
图5为安全网弹出机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车体、2-压力传感装置、3-安全网弹出机构、4-前压板、5-前绝缘层、6-前电极、7-后压板、8-后绝缘层、9-后电极、10-导向柱、11-回位弹簧、12-防脱块、13-箱体、14-安全门、15-活页铰链、16-门扣机构、17-安全门扣、18-门扣座、19-弹簧导柱、20-压缩弹簧、21-电磁铁、22-安全网压紧弹簧、23-安全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车体1、压力传感装置2和安全网弹出机构3,车体1的车头前部设有压力传感装置2,车体1的上端前部设有安全网弹出机构3,压力传感装置2和安全网弹出机构3分别与车体1内的车载电脑电连接。
如图2~3所示,所述压力传感装置2包括前压板4和后压板7,前压板4和后压板7之间通过上下两个导向机构连接成一体。前压板4内侧设有前绝缘层5,前绝缘层5上连接前电极6。后压板7内侧设有后绝缘层8,后绝缘层8上连接后电极9,前电极6和后电极9之间设有间隙。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柱10和套装在导向柱10上的回位弹簧11,导向柱10后端焊接在前压板4上,导向柱10前端与后压板7滑动配合,导向柱10前端部分穿过后压板7并连接防脱块12,防脱块12能够阻止导向柱10滑出后压板7。回位弹簧11前端接触后压板7,后端接触前压板4,回位弹簧11能够起到回位作用。
如图4~5所示,所述安全网弹出机构3包括箱体13,箱体13内设有安全网23,安全网23一端通过安全网压紧弹簧22压紧,安全网23另一端设有箱体13的开口。箱体13的开口上设有安全门14,安全门14一端通过活页铰链15连接箱体13,安全门14另一端通过门扣机构16连接箱体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志文,未经张志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832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