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振动料斗高度调整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80872.8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2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郑效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5/44 | 分类号: | B65G65/44 |
代理公司: | 上海湾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9 | 代理人: | 张恒 |
地址: | 20110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振动 料斗 高度 调整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振动料斗的高度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对现有轧盖机等设备而言,振动料斗是一个很重要的供铝盖系统,由于西林瓶的规格各异,对应加铝塑盖的供给系统也在变化。减少更换料斗的时间,对提高生产效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常用的提升方式手动升降结构,但是结构复杂,成本相对较高,由于振动料斗需要高频率的振动,现有的振动料斗结构强度太弱,对供料速度有影响,振动料斗升降没有量化指示,在升降的时候不能精确定位,所以结构简易、强度可靠实用并且快速可调节性上讲存在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低成本并快速可调的振动料斗高度调整机构。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振动料斗高度调整机构,包括料斗底板、升降主轴、升降导向轴、键孔轴、滑动键、梯形螺母、升降丝杆、减速机、手轮轴和手轮,其中,
所述料斗底板上固定有振动料斗;
所述升降主轴的顶端连接所述料斗底板,底端竖直穿过所述升降导向轴后插入所述键孔轴的空腔内;
所述升降主轴和所述键孔轴之间设有所述滑动键;
所述梯形螺母沿竖直方向插入并固定于所述升降主轴的底端;
所述升降丝杆的上部旋入所述梯形螺母,下部连接自所述键孔轴的空腔底部探入的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
所述手轮轴一端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手轮。
在上述的振动料斗高度调整机构中,还包括:将所述升降丝杆限制在所述减速机输出端的轴用挡圈。
在上述的振动料斗高度调整机构中,所述升降导向轴固定在一机架底板上,该机架底板、所述升降导向轴以及所述键孔轴通过螺栓连接起来。
在上述的振动料斗高度调整机构中,所述升降主轴和所述升降导向轴之间间隙为0.01-0.03MM。
在上述的振动料斗高度调整机构中,所述手轮轴上装有手轮支撑板,该手轮支撑板与所述手轮轴之间设有衬套。
在上述的振动料斗高度调整机构中,还包括:设于所述手轮轴,用于记录所述手轮轴转动而产生升降数值的位置显示器。
在上述的振动料斗高度调整机构中,所述减速机为蜗轮蜗杆减速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容易调节、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本实用新型采用手轮驱动,通过蜗轮蜗杆减速机又能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又能满足振动料斗结构强度要求。同时,使振动料斗提升轴与梯形导向螺母发生上下相对运动,能承受高载荷免维护,且能实现自锁,防止了料斗滑落的现象。并且,升降主轴和键孔轴之间通过滑动键上下相对运动,键槽长度的设计保证了振动料斗的上下调节量,符合了各种高度不同的瓶子需求。同时,采用了位置显示器,当更换瓶子的规格时,按照显示器的参考值将振动料斗精准的上下调节,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振动料斗高度调整机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振动料斗高度调整机构,包括料斗底板2、升降主轴3、升降导向轴4、键孔轴7、滑动键8、梯形螺母8、升降丝杆10、减速机11、手轮轴12和手轮16。
振动料斗1固定在料斗底板2上。升降主轴3的顶端连接料斗底板2。升降主轴3的底端竖直穿过升降导向轴4后插入键孔轴7的空腔内。升降导向轴4与升降主轴3间保持间隙配合,并保证间隙在0.01-0.03MM。升降导向轴4固定在机架底板6上,机架底板6下面装有键孔轴7,通过连接螺栓5将升降导向轴4、机架底板5、键孔轴7三个零件连接起来。键孔轴7上有一个8X7的键槽,在升降主轴3和键孔轴7间装有一个滑动键8。
梯形螺母9沿竖直方向插入并固定于升降主轴3的底端。升降丝杆10的上部旋入梯形螺母9,下部连接自键孔轴7的空腔底部探入的减速机11的输出端。在升降丝杆10的末端用轴用挡圈17将其限制在减速机11的输出端上,防止升降丝杆10向上窜动。
手轮轴12的一端连接减速机11的输入端,另一端连接手轮16。手轮轴12上装有手轮支撑板14,该手轮支撑板14与手轮轴12之间设有自润滑的衬套13,使手轮轴12与手轮支撑板14不刚性摩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808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