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式充绒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80023.2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8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钱卫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百联自动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8G7/06 | 分类号: | B68G7/0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朱林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充绒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向裁片(或类似裁片)内充填羽绒(或羽绒类物质, 如棉花)的充填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生产工艺中,羽绒制品生产厂商大都以手工操作方式向裁片内填充 羽绒,这种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而且误差大。
近年来,技术革新,上述人工充填羽绒的方式得到改进,采用了机械式的 自动充重并填充的方式,从而实现全自动充绒,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目前使用广泛的充绒机一般包括储绒箱、输绒箱、称重柜、充 绒管和控制器,如专利文献CN102808245A、CN103101871A公开的充绒机,配有 两个称重柜,每个称重柜内设有1~2个称重箱,充重后的羽绒经充绒管充入衣 物等裁片内,上述过程通过控制器控制充绒过程。
由上述可知,此类的充绒机部件较多,自身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再结合 生产使用的场地,总体需要大量的使用空间,因此限制了充绒机的使用场合, 例如在商业场地、超市等场合,由于空间的限制,导致无法顺利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用空间较小,适用场合广泛的一体式充绒 机。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一体式充绒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进绒仓、进绒装置和称 重机构,所述进绒仓设置在壳体的上部,所述进绒装置和称重机构设置在进绒 仓的下方;所述进绒仓的下底面小于上底面,所述进绒仓上设置有进绒管,所 述进绒管与进绒装置的出口连接,进绒装置的进口输入羽绒,羽绒通过进绒装 置的出口和进绒管输送至进绒仓内;所述进绒仓的下底面处设置有输绒管,输 绒管上设置有第一气流输送装置,输绒管与称重机构连接,所述称重机构与出 绒管连接,出绒管上设置有第二气流输送装置,出绒管上连接有充绒头。
作为优选,所述进绒仓的下底面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连接有输绒槽, 所述输绒槽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通过动力装置驱动,所述输绒管设置 在输绒槽的底部。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和搅拌杆,搅拌杆安装在搅拌轴上,搅拌轴的转 动带动搅拌杆进行搅拌。所述输绒槽的底部为弧状,从而能与搅拌杆转动的范 围相匹配,最大限度地对进入输绒槽内的羽绒进行打散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进绒装置为鼓风机。
同样,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气流输送装置为空气放大器,同样,作为优选第 二气流输送装置为空气放大器。
所述进绒仓为棱台形,即侧面至少有一个为斜面,这样确保进绒仓的下底 面小于上底面。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第一壳面、第二壳面和第三壳面的上部 分别构成进绒仓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壳体的上盖上形成进绒仓 的上底面,进绒仓的第四侧面为壳体内一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充绒机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利于在狭小的空间进行充绒 作业。本实用新型的充绒机将储绒、输绒的箱体结合在一起,减少一个箱体的 使用,减少箱体的空间以及进绒仓的结构,利于安装其他功能部件,大大减少 整体的体积。进绒仓结构的设计,使得其内部没有搅拌装置搅拌的前提下能够 顺利将羽绒输送至输绒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图。
图4为称重结构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一体式充绒机,包括壳体1,壳体1呈竖立的长方体状,所 述壳体1内设置有进绒仓2、进绒装置3和称重机构4。
所述进绒仓2设置在壳体1的上部,进绒仓2的下底面小于上底面,这样, 进绒仓2的侧面至少有一个为斜面,进绒仓2内的羽绒依靠自身的重力便可以 落在进绒仓2的出绒处。所述进绒仓2可以设计成为棱台形,即侧面至少有一 个为斜面,这样确保进绒仓2的下底面小于上底面。当然,从传统的视觉角度 来看,进绒仓2为倒置的棱台形。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第一壳面5、第二壳面 6和第三壳面(为第二壳面6的向对面)的上部(因为壳体1大于进绒仓2,依 赖壳体1形成进绒仓2必然只占壳面的一部分)分别构成进绒仓2的第一侧面8、 第二侧面9和第三侧面,壳体1的上盖11上形成进绒仓2的上底面,进绒仓2 的第四侧面12为壳体1内的一斜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百联自动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百联自动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800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氟盐增稠器
- 下一篇:一种粗苯装卸车管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