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铁道岔安装用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78696.4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79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贞颖颖;李影;曾祥龙;白玉娟;李贵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B29/02 | 分类号: | E01B29/02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陈爱华 |
地址: | 161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铁道 安装 推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铁道岔安装用推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推车的结构比较复杂,是由方钢组成的,重量非常的重,推着需要用很大的力量,增加了使用者的劳动量的支出,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比较轻、使用方便、灵活、安全的新型铁道岔安装用推车。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铁道岔安装用推车,其组成包括:组合底梁,所述的组合底梁包括立支板,所述的立支板的上部连接上横板,所述的立支板的下部连接下横板,所述的上横板与所述的下横板之间通过加强筋连接,所述的立支板连接左立板和右立板,所述的左立板与所述的右立板均连接后立板,所述的立支板与所述的后立板均开有通孔,所述的通孔连接通轴,所述的通轴连接圆轮,所述的圆轮连接轮圆,所述的左立板、所述的右立板、所述的后立板均连接所述的上横板与所述的下横板,所述的上横板分别连接一组前立板和一组后立板,所述的前立板之间通过半口形前横梁连接,所述的后立板之间通过半口形后横梁连接。
所述的新型铁道岔安装用推车,所述的前立板与所述的后立板的两侧均连接侧立板,所述的侧立板分别连接前横拉板和后横拉板,所述的前立板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的后立板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的侧立板之间通过所述的加强筋连接。
所述的新型铁道岔安装用推车,所述的前立板与所述的后立板之间通过半口形横拉板连接,所述的半口形横拉板连接所述的加强筋,所述的前立板与所述的半口形横拉板之间连接有斜托板,所述的后立板与所述的半口形横拉板之间连接有所述的斜托板,第一个所述的半口形横拉板连接倒V形限位板,最后一个半口形横拉板连接所述的倒V形限位板。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立支板、上横板、下横板组成的底梁重量轻,强度高,承重性能好,加入加强筋之后只增加少量的重量,强度和承重量大大的增强了,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大部分的连接件都是半口形结构、与加强筋配合使用,大大的减轻了推车的重量,降低了使用者的体力支出,降低了劳动量,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斜托板使后立板与半口形横拉板之间的连接、前立板与半口形横拉板之间的连接没有死角,强度增加,装入和运输材料时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重量轻,承重能力强,在运输材料的过程中减少了工人的体力支出,整体结构的部件之间的连接牢固。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新型铁道岔安装用推车,其组成包括:组合底梁,所述的组合底梁包括立支板1,所述的立支板的上部连接上横板2,所述的立支板的下部连接下横板3,所述的上横板与所述的下横板之间通过加强筋4连接,所述的立支板连接左立板5和右立板6,所述的左立板与所述的右立板均连接后立板7,所述的立支板与所述的后立板均开有通孔8,所述的通孔连接通轴9,所述的通轴连接圆轮10,所述的圆轮连接轮圆11,所述的左立板、所述的右立板、所述的后立板均连接所述的上横板与所述的下横板,所述的上横板分别连接一组前立板12和一组后立板13,所述的前立板之间通过半口形前横梁14连接,所述的后立板之间通过半口形后横梁15连接。
实施例2:
实施例1所述的新型铁道岔安装用推车,所述的前立板与所述的后立板的两侧均连接侧立板16,所述的侧立板分别连接前横拉板17和后横拉板18,所述的前立板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的后立板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的侧立板之间通过所述的加强筋连接。
实施例3:
实施例2所述的新型铁道岔安装用推车,所述的前立板与所述的后立板之间通过半口形横拉板19连接,所述的半口形横拉板连接所述的加强筋,所述的前立板与所述的半口形横拉板之间连接有斜托板20,所述的后立板与所述的半口形横拉板之间连接有所述的斜托板,第一个所述的半口形横拉板连接倒V形限位板21,最后一个半口形横拉板连接所述的倒V形限位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86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