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循环流体动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78483.1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3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付东青;郭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付东青 |
主分类号: | F17D1/14 | 分类号: | F17D1/14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刘建芳 |
地址: | 467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循环 流体 动力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流体动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循环流体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高压流体动力系统是隧道、矿山等安全生产必不可少的动力源,能够为镐、钻、液压支架等提供有效的动力支持。目前我国传统的流体动力系统仍然采用高压胶管总成及快速接头连接的方式,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且远距离输送流体动力时,由于输送管径有限,流体压力衰减较大,不能满足工作面的需求;若使用合金钢管传送乳化液等流体,在较短时间内管道即会发生锈蚀,再进行管道的拆卸、除锈和防腐工作成本太高,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动力传输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安全系数高的新型循环流体动力系统,能够为复杂地质及工作条件下需要流体动力的设备提供安全、稳定的动力源,实现野外恶劣作业环境下的动力输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循环流体动力系统,包括进流管路、回流管路和泵箱,进流管路和回流管路的一端分别连接泵箱,进流管路和回流管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负载设备,所述的进流管路和回流管路均包括若干节输送管道,每节输送管道均包括高压软管总成、高压分流器、高压连接器和金属复合管,高压软管总成依次通过高压分流器和高压连接器连接金属复合管,高压软管总成通过卡箍接头与高压分流器的一端固定连接,高压分流器另一端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高压连接器的一端设有抱箍,抱箍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高压分流器的外螺纹与抱箍的内螺纹相互匹配,高压连接器的另一端与金属复合管固定连接。
所述的卡箍接头包括公接头、母接头、卡箍和密封圈,公接头固定连接高压软管总成,母接头固定连接高压分流器,公接头和母接头通过卡箍连接,公接头和母接头的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圈。
所述的进流管路在与泵箱连接的输送管道和与负载设备连接的输送管道上分别设有进液短管,进液短管上设有压力表和安全阀。
所述高压连接器的内螺纹和高压分流器的外螺纹均为梯形螺纹。
所述的回流管路上设有过滤装置。
所述的金属复合管的内壁为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通过顺次连接的多节输送管道,能够实现流体动力的远距离输送,并保证工作面的正常压力和流量供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金属复合管间加设高压软管总成,能够缓冲流体的脉冲振动;本实用新型通过高压分流器连接金属复合管和高压软管总成,能够实现进流管路和回流管路的顺利转弯及上下坡,高压软管总成与高压分流器通过卡箍接头连接,安装拆卸方便、安全系数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压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循环流体动力系统,包括进流管路、回流管路和泵箱1,进流管路和回流管路的一端分别连接泵箱1,进流管路和回流管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负载设备2,由泵箱1产生的高压流体经进流管路进入负载设备2,驱动负载做功后再经回流管路回收至泵箱1内重复利用,构成循环流体动力系统,不但节约成本,且能避免污染环境。
进流管路和回流管路均包括若干节输送管道,根据施工现场的传输距离选择适当节数的输送管道相互连接,即能实现流体动力的远距离输送。其中,每节输送管道均包括高压软管总成3、高压分流器4、高压连接器5和金属复合管6,高压软管总成3依次通过高压分流器4和高压连接器5连接金属复合管6。高压软管总成3通过卡箍接头与高压分流器4的一端固定连接,卡箍接头包括公接头、母接头、卡箍和密封圈,公接头固定连接高压软管总成3,母接头固定连接高压分流器4,公接头和母接头通过卡箍连接,公接头和母接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高压分流器4另一端的外表面设有梯形外螺纹,高压连接器5的一端设有抱箍7,抱箍7的内表面设有梯形内螺纹,高压分流器4的梯形外螺纹与抱箍7的梯形内螺纹相互匹配,将高压分流器4设有梯形外螺纹的一端旋入抱箍7内部,即可完成高压分流器4与高压连接器5的连接,高压连接器5的另一端与金属复合管6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高压分流器4和高压连接器5连接高压软管总成3和金属复合管6,不仅能够实现进流管路和回流管路的顺利转弯及上下坡,而且满足管路设备的快速安装维护要求。其中金属复合管6的内壁采用不锈钢材质,不仅可以实现大流量输送高压流体的目的,而且无需考虑管道内壁腐蚀问题,有效节约了材料成本,延长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付东青,未经付东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84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点胶成型透镜的LED发光装置
- 下一篇:气体传输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