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产品表面防拉伤的加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77900.0 | 申请日: | 2016-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3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童章狄;岑波;刘佩之;樊泽文;吴凯;杨坤华;袁志龙;张邦红;阮建华;李卓华;付炽垣;何可梅;王国锋;周华;伍昭文;何豪;范助文;江小强;严瑞林;周继海;易杰华;郑光林;于鹏;陈云;罗海平;周丽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利群精密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兴华粤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45 | 代理人: | 吴剑锋;邹涛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产品 表面 拉伤 加工 结构 | ||
1.一种产品表面防拉伤的加工结构,包括模具,所述模具内设置有容纳注塑产品(1)的型腔,所述型腔的内表面为蚀纹面,所述模具至少包括构成型腔的第三滑块(12)、第四滑块(13)和第五滑块;其中,第三滑块(12)与第四滑块(13)并排设置,第四滑块(13)的一侧设置有竖向的第四弧形面,第三滑块(12)与第四弧形面的边缘相接;第五滑块位于第三滑块(12)与第四滑块(13)的上面并与其相接,所述第三滑块(12)朝向型腔的表面以及第四滑块(13)朝向型腔的表面分别为表面平直度为0度的直身面,第四滑块(13)与第三滑块(12)相接处设置有第一弧形面,第五滑块与第三滑块(12)相接处设置有第二弧形面,第五滑块与第四滑块(13)相接处设置有第三弧形面;与此对应的,所述注塑产品(1)的外表面为与型腔的内表面相对应的蚀纹面,注塑产品(1)的相邻两个侧面为与第三滑块(12)和第四滑块(13)朝向型腔的直身面相对应的表面平直度为0度的侧直身面,注塑产品(1)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五滑块的第二弧形面、第三弧形面相对应的第一对接弧面(R1),所述注塑产品(1)的相邻两个侧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对接弧面(R2),其特征是所述第四弧形面靠近第三滑块(12)一侧的边缘线与第二对接弧面(R2)靠近第三滑块(12)一侧的边缘线相互错开设置;或者,第三滑块(12)的边缘跨过第二对接弧面(R2)靠近第三滑块(12)一侧的边缘线;或者,第三滑块(12)的边缘远离第二对接弧面(R2)靠近第三滑块(12)一侧的边缘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表面防拉伤的加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三滑块(12)跨过第二对接弧面(R2)靠近第三滑块(12)一侧的边缘线的跨越长度(d)为0.5~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产品表面防拉伤的加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三滑块(12)的顶部高度小于第一对接弧面(R1)的下边缘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产品表面防拉伤的加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三滑块(12)的顶部与第一对接弧面(R1)的下边缘相接处设置有相交斜面,该相交斜面的倾角(α)为2~4度,相交斜面的长度(L)为0.1~2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产品表面防拉伤的加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对接弧面(R1)位于注塑产品(1)的顶部四周,第四滑块(13)的顶部高度小于第一对接弧面(R1)的下边缘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产品表面防拉伤的加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四滑块(13)的顶部与第一对接弧面(R1)的下边缘相接处设置有相交斜面,该相交斜面的倾角(α)为2~4度,相交斜面的长度(L)为0.1~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利群精密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利群精密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790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