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四面出风的吊顶式空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75225.8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2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陶湧;吴叶芳;赵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万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2 | 分类号: | F24F1/02;F24F13/00;F24F13/2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四面 吊顶 空气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面出风的吊顶式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室内空气污染程度高出室外5-6倍,室内的花粉、动物皮屑、灰尘、烟雾、微生物等颗粒是人体健康的威胁,空气污染能诱发多种疾病。据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我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超额死亡数可达7.1万人,超额门诊数可达22万人次,超额急诊数可达430万人次。严重的室内环境污染不仅给人们健康造成损失,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仅1995年我国因室内环境污染危害健康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就高达67亿美元。因此,室内空气环境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以及公众的身体健康影响远远超过室外环境。
目前净化技术是利用电介质材料为载体的强电场,对空气中运动的带电粒子施加巨大的吸引力,在仅产生很小气流阻抗的同时吸附60%空气中运动微粒,同时在强电场中收集并杀灭附着在颗粒物上的细菌,微生物。不仅可以高效去除PM2.5等颗粒物,还能产生大量负离子可以高效除菌。
但普通的电子空气净化装置结构相对复杂,整机组装一体式结构体积大、组件厚度较大,对安装空间要求高,后期安装维护成本高。
因此,亟待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效率、易安装、有益健康的四面出风的吊顶式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面出风的吊顶式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和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面板,在所述壳体内从外向内依次设有为空气中有害物质充电的充电场、用于吸附空气中带电的有害物质的集尘场、可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活性炭滤网和风机。
其中,所述进风口设置在面板的中间位置,所述出风口有四个,分别位于进风口的四周。
优选的,所述充电场包括带圆孔结构的薄板和带针尖电极的合金电极,所述针尖电极位于圆孔中心位置。
进一步,集尘场包括蜂窝状的集尘板。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底板上设有用于疏导空气流向的导流板。
特别是,所述壳体外侧壁上设有用于起吊的吊耳。
优选的,所述风机为后倾式离心风机。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为:首先是该四面出风的吊顶式空气净化装置通过不断的空气循环,可以有效的去除尘埃、烟雾、细菌、孢子、花粉、PM2.5等,一次通过净化效率可达98.3%、二次污染(臭氧)少、可产生大量有益人体健康的负离子;其次该四面出风的吊顶式空气净化装置结构简单,整机厚度薄占用空间小对安装空间要求低,安装在室内吊顶不影响室内吊顶高度,方便拆装维护与清洗,相较于介质式过滤器风阻低,且可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后期使用维护的成本;再者自带后倾式离心风机,该风机具有独立自循环、智能控制系统,适用范围广,适合风管内无法安装净化器的场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充电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集尘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活性炭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面出风的吊顶式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1和面板4,面板4上开设进风口2和出风口3,进风口2设置在面板的中间位置,出风口3有四个,分别位于进风口2的四周。
如图3所示,在壳体1内从外向内依次设有为空气中有害物质充电的充电场5、用于吸附空气中带电的有害物质的集尘场6、可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活性炭滤网7和风机8,该风机8为后倾式离心风机。其中充电场5、集尘场6、活性炭滤网7分别可拆卸的设置于壳体1内,如图6所示。
如图4所示,充电场5包括带圆孔结构的薄板9和带针尖电极10的合金电极11,所述针尖电极10位于圆孔中心位置,针尖电极与圆孔边缘产生电晕放电,使空气中运动的尘埃颗粒在经过圆孔时可被充电并携带电子;此外也可产生对人体有益的负离子。
如图5所示,集尘场6包括蜂窝状的集尘板12,集尘场是电介质为载体的密集强电场。当带电的尘埃颗粒随气流进入蜂窝状的集尘区域,被充电的尘埃颗粒和细菌颗粒在该强电场的作用下被吸附在中空腔体的内表面上,以达到净化作用。
如图3所示,壳体内部底板上设有用于疏导空气流向的导流板13,导流板13的设置利于壳体内空气形成良好的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万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万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52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