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插接式LED发光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74296.6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2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胡宗贤;胡金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向阳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K9/27 | 分类号: | F21K9/27;F21V17/16;F21V19/00;F21V23/06;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元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15 | 代理人: | 刘闻铎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秦皇岛市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接 led 发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LED发光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接式LED发光管。
背景技术
LED灯带是指把LED组装在带状的FPC或PCB硬板上,因其产品形状象一条带子一样而得名。因为使用寿命长,一般正常寿命在8~10万小时,绿色环保而逐渐在各种装饰行业中崭露头角。
目前的家居装饰用的LED灯带,其长度调整不方便,一旦将灯带剪短后无法重新拼接,只能重新取用,造成了相当程度的浪费,给LED灯带的应用带来了一定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接式LED发光管,能够方便调整发光管的长度,避免浪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插接式LED发光管,包括矩形槽体结构的安装盒,安装盒内并排设置有排线,排线上设置有LED灯,所述的排线分别为正极排线及负极排线,正极排线及负极排线的排面上对称设置有插接孔,LED灯的两个管脚分别插接在正极排线及负极排线的插接孔内,所述的排线的首端伸出安装盒一端的侧壁,安装盒的另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串联接口,串联接口与排线的末端电连接。
所述的安装盒上还设置有限位卡舌、限位块,限位卡舌与排线平行设置,限位卡舌位于伸出安装盒的排线的外侧,限位块与限位卡舌形成限位配合。
所述的限位卡舌、限位块分别对称设置在安装盒的左右两侧面上。
还设置有灯罩,灯罩为绝缘材质的半圆筒型结构,灯罩设置在安装盒上端并与安装盒形成密封配合。
所述的安装盒下端面还设置有粘接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串联接口与排线进行插接,保证了在多个发光管组成灯条时,连接良好,使得灯条的长度能够灵活调整,方便组装后灯条布置,避免了现有的灯条一旦剪短之后多余部分浪费,也不能续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成灯条时的示意图;
附图中,1、安装盒,2、排线,3、LED灯,4、串联接口,5、限位卡舌,6、限位块,7、灯罩,8、粘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插接式LED发光管,包括矩形槽体结构的安装盒1,安装盒1内并排设置有排线2,排线2上设置有LED灯3,所述的排线2分别为正极排线及负极排线,正极排线及负极排线的排面上对称设置有插接孔,LED灯3的两个管脚分别插接在正极排线及负极排线的插接孔内,所述的排线2的首端伸出安装盒1一端的侧壁,安装盒1的另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串联接口4,串联接口4与排线2的末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多个LED发光管首尾连接,其中首端的LED发光管的正负极排线分别连接整流电源的正负极,借助上一个LED发光管的串联接口4插接上下一个的正负极排线,通电后搭接在正极排线及负极排线之间的LED灯3被点亮,本实用新型能够被使用为照明灯、装饰灯条及氛围灯,使得灯条的延长方便、可靠,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插接的延长方式,避免了现有的灯条需要裁剪造成的浪费,采用插接式的LED灯,方便损坏时的更换,也方便将LED灯更换为不同颜色,提高了实用性。
所述的安装盒1上还设置有限位卡舌5、限位块6,限位卡舌5与排线平行设置,限位卡舌5位于伸出安装盒1的排线2的外侧,限位块6与限位卡舌5形成限位配合。前后相邻的发光管借助限位卡舌5与限位块6的限位作用,防止相邻的发光管松脱,提升其可靠性,设置的限位卡舌5位于排线2外侧,限位卡舌5对排线2形成防护,防止在搬运灯管等过程中碰伤排线2。
为了保证较好的连接效果,所述的限位卡舌5、限位块6分别对称设置在安装盒1的左右两侧面上。
为了避免使用时人员误触排线2,还设置有灯罩7,灯罩7为绝缘材质的半圆筒型结构。灯罩设置在安装盒1的上端,并与安装盒形成密封配合,使得排线2被密封,避免触电。
为了方便灯条组装后的排布,所述的安装盒1下端面还设置有粘接层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向阳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向阳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42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