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硫化轨道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73205.7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3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峰;易伟球;贺永红;孙照亮;齐西雷;段小乐;郭乔;严卫民;张文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9/00 | 分类号: | E01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苏娟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化 轨道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用减振部件,主要涉及一种硫化轨道减振器,用于轨道交通的扣件系统中。
背景技术
轨道减振器是扣件系统中唯一一个提供刚度的部件,在现有技术中轨道减振器主要有分体式和硫化式两种,分体式轨道减振器包括底座、弹性减振部件、防脱紧固件和承轨板,各部件通过螺栓紧固为一体。硫化式轨道减振器包括顶板、底板和软体耐磨弹性体,顶板凸台用来安装固定钢轨的弹条,顶板的中间部分具有承轨台用来承载钢轨。螺旋道钉穿过底座的两个安装孔将轨道减振器固定在路基上。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软体耐磨弹性体将两者硫化固定在一起,通过软体耐磨弹性体的剪切或压缩受力提供轨道的弹性。硫化式结构减振和降噪效果要优于分体式结构,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较为普遍。但硫化式轨道减振器中的疲劳性能不高,软体耐磨弹性体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与顶板和底板发生脱离,轨道减振器的使用寿命并不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疲劳性能高,使用寿命长的硫化轨道减振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硫化轨道减振器,包括顶板和底板,顶板和底板通过软体耐磨弹性体硫化连接,顶板的中间部分为用于承载钢轨的承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软体耐磨弹性体中具有预留工艺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预留工艺孔为沿软体耐磨弹性体长度和/或宽度方向开设的腰形孔,且所述的预留工艺孔的高度等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软体耐磨弹性体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预留工艺孔的体积为所述的软体耐磨弹性体体积的5%~60%。
进一步的,所述的软体耐磨弹性体包住所述的顶板的内侧面和底板的内侧面,且延伸至所述的顶板的顶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软体耐磨弹性体的外表面为不规则型面。
本实用新型的硫化轨道减振器,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软体耐磨弹性体中具有预留工艺孔,预留工艺孔使软体耐磨弹性体具有足够的变形空间,变形过程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变形自由面,软体耐磨弹性体的变形能力更强,提高硫化轨道减振器的疲劳性能,硫化轨道减振器的使用周期更长,安全可靠性能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2所示,硫化轨道减振器,包括顶板1和底板2,顶板1和底板2通过软体耐磨弹性体3硫化连接,顶板1的中间部分为用于承载钢轨的承轨板11,所述的顶板1和底板2之间的软体耐磨弹性体3中具有预留工艺孔31。所述的预留工艺孔31为沿软体耐磨弹性体3宽度方向开设的两个腰形孔,且所述的预留工艺孔31的高度等于顶板1和底板2之间的软体耐磨弹性体3的厚度。所述的软体耐磨弹性体3包住所述的顶板1的内侧面和底板2的内侧面,且延伸至所述的顶板的顶面。所述的软体耐磨弹性体的外表面为不规则型面。
以上所述的硫化轨道减振器,承轨板11用来承载钢轨。螺旋道钉穿过底板2的两个安装孔将减振器固定在路基上。顶板1和底板2之间的软体耐磨弹性体3中具有预留工艺孔31,预留工艺孔31使软体耐磨弹性体3具有足够的变形空间,变形过程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变形自由面。当软体耐磨弹性体3受到垂向力和横向力变形时,预留工艺孔31缩小,软体耐磨弹性体3向预留工艺孔31中流动,软体耐磨弹性体的变形能力更强,不易产生过度变形而与底板1或顶板2发生脱离,提高硫化轨道减振器的疲劳性能,硫化轨道减振器的使用周期更长,安全可靠性能更高。预留工艺孔31的体积为所述的软体耐磨弹性体3体积的5%~60%,此范围内的预留工艺孔31使软体耐磨弹性体3具有足够大的变形空间,并且不影响硫化轨道减振器的减振效果,根据硫化轨道减振器的尺寸,可调整预留工艺孔31的尺寸,硫化轨道减振器的尺寸越大,则预留工艺孔31的尺寸也应相应增大。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完整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使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32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道岔掏锚的定位装置和道岔掏锚装置
- 下一篇:植物羊皮纸的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