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转接板的手持式身份证阅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72964.1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54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彬;景寿;卢海;张明磊;王玉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因纳伟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17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转接 手持 身份证 阅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转接板的手持式身份证阅读器。
背景技术
身份证阅读器是一种能判断身份证是否伪造的设备,像验钞机一样,能对身份证真伪进行有效识别,身份证证内含有RFID芯片,通过身份证阅读器,身份证芯片内所存储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照片等信息将一一显示,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身份证阅读器主要包括读卡天线板、主板和安全模块,由读卡天线板读取身份证信息,并将信息传输给主板,主板将接收到的读卡信息传输到安全模块进行解密,得到解密信息。
其中,安全模块是公安部统一配发给全国十个有资格生产身份证阅读器厂家的,由这十个厂家来进行身份证阅读器的生产。
在现有的身份证阅读器中,主板将接收到的读卡信息传输到安全模块进行解密,得到解密信息后,一般是直接将解密信息通过外部接口(如USB接口等)连接到外部设备进行进一步处理,但是接口相对单一,并不能满足用户的灵活化需求;同时,一般情况下,主板和安全模块在身份阅读器中是并没有完全固定的,其在身份证阅读器中具有微小幅度活动空间,将外部接口直接与主板连接,接口不稳定,容易损坏,可能会影响到外部接口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转接板的手持式身份证阅读器,设置有固定在面壳上的转接板,转接板位置固定,使得与转接板连接的外部接口不易受到损坏,同时转接板与主板之间通过插接方式连接,用户使用时不仅可以通过外部接口连接身份证阅读器,还能将面壳和底壳分离,将转接板的插接头拔出,直接连接第二连接座,使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基于转接板的手持式身份证阅读器,包括面壳和底壳,从面壳到底壳之间依次包括读卡天线板和解密转接模组;所述的解密转接模组包括安全模块、主板和转接板,读卡天线板通过第一线缆与主板连接;主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座,主板通过第一连接座插接在安全模块中;所述的主板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座,转接板通过第二线缆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座相配合的插接头,插接头插接在第二连接座中;所述的转接板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在面壳上,面壳上设置有与转接板连接的外部接口。
所述的读卡天线板与解密转接模组之间还设置有防震泡棉,具体来说是读卡天线板与安全模块之间设置有防震泡棉。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的安全模块采用公安部最新配发的小安全模块SJY88-F,该小安全模块尺寸为52mm*45.2mm*10mm。
所述的外部接口为USB接口。
所述的面壳与底壳之间通过第二螺钉固定。
进一步地,面壳和底壳的四个角上均通过第二螺钉固定。
所述的第一连接座为22芯连接座。
所述的第二连接座为6芯连接座。
所述的安全模块具有限位孔,面壳上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穿过读卡天线板上的预留通孔进入限位孔中,与限位孔配合,使安全模块位置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设置有固定在面壳上的转接板,转接板位置固定,使得与转接板连接的外部接口不易受到损坏。
(2)同时转接板与主板之间通过插接方式连接,用户使用时不仅可以通过外部接口连接身份证阅读器,还能将面壳和底壳分离,将转接板的插接头拔出,直接连接第二连接座,实现数据接收,使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3)读卡天线板与解密转接模组之间还设置有防震泡棉,具有很好的抗震性。
(4)限位柱穿过读卡天线板上的预留通孔进入限位孔中,与限位孔配合,使安全模块位置固定,避免了安全模块在外力的作用下,在身份证阅读器中小幅度活动对身份证阅读器带来的影响,同时又保证了可拆卸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面壳,2-读卡天线板,3-底壳,4-安全模块,5-第一连接座,6-主板,7-转接板,8-第一线缆,9-第二连接座,10-第二线缆,11-插接头,12-第一螺钉,13-外部接口,14-防震泡棉,15-第二螺钉,16-限位孔,17-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因纳伟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因纳伟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29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M面蓝宝石晶片、指纹识别盖板及指纹识别模组
- 下一篇:一种车载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