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置燃油分离罩滤清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71124.3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7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钱永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永钰过滤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22 | 分类号: | F02M3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孙国栋 |
地址: | 325011 浙江省温州市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燃油 分离 滤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清器,具体涉及一种内置燃油分离罩滤清 器。
背景技术
发动机工作过程中,金属磨屑、尘土、高温下被氧化的积碳和胶 状沉淀物、水等不断混入润滑油。滤清器的作用就是滤掉这些机械杂 质和胶质,保待润滑油的清洁,延长其使用期限。滤清器应具有滤清 能力强,流通阻力小,使用寿命长等性能。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滤清器在使用过程中,因为柴油里还有水分, 一般的滤清器达不到分离的效果,会使燃油燃烧不充分,容易使喷油 嘴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滤除柴 油水分,使柴油燃烧更加充分的滤清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置燃油分离罩滤清器,包括壳体、滤芯和燃油分离罩:
滤芯固定在壳体内部,燃油分离罩固定在壳体内的上部并在其底 部连接滤芯的中心筒部;
壳体上部固定有螺密板分总成,螺密板分总成上设有密封件;
壳体底部设有放水螺帽;
所述燃油分离罩为伞形结构,伞形结构内设有连接滤芯中心筒部 的过油管路。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螺密板分总成为倾斜结构,中 间部分高于外沿部分。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燃油分离罩和螺密板分总成之 间设有补高垫片。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过油管路与伞形结构之间还设 有加强板。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壳体内中部设有挡板,滤芯固 定在挡板上。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挡板设有下凹的凹槽,滤芯固 定在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内置燃油分离罩滤清器,具有以下有益效 果:
通过在滤清器内部的滤芯与螺密板分总成之间加设燃油分离罩, 利用水和油的比重不同,达到油水分离的效果,使燃油燃烧更加充分, 且不会阻塞喷油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密封件,2-螺密板分总成,3-补高垫片,4-燃油分离罩,5-滤 芯,6-壳体,7-放水螺帽,8-挡板,9-过油管路,10-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请参见图1。
一种内置燃油分离罩滤清器,包括壳体6、滤芯5和燃油分离罩 4:
滤芯5固定在壳体6内部,燃油分离罩4固定在壳体6内的上部 并在其底部连接滤芯5的中心筒部;
壳体6上部固定有螺密板分总成2,螺密板分总成2上设有密封 件1;
壳体6底部设有放水螺帽7,用于排除经过滤的水;
所述燃油分离罩4为伞形结构,伞形结构内设有连接滤芯中心筒 部的过油管路9。
本实施例中,为便于油水混合物进入,所述螺密板分总成2为倾 斜结构,中间部分高于外沿部分。
本实施例中,所述燃油分离罩4和螺密板分总成2之间设有补高 垫片3。
本实施例中,为保证燃油分离罩4的结构强度,所述过油管路9 与伞形结构之间还设有加强板10。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6内中部设有挡板8,滤芯5固定在挡板 8上,挡板8设有下凹的凹槽,滤芯5固定在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利用油水比重不同的特点,在滤清器内部加设燃油分 离罩,油水混合物从滤清器上部两侧进入,经滤芯过滤以及燃油分离 罩分离,水分向下流出,燃油从滤清器上部的出油孔排出,达到油水 分离的效果,使燃油燃烧更加充分,且不会阻塞喷油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 新型做出的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永钰过滤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永钰过滤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11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轮机接力器配油器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预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