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放线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071060.7 | 申请日: | 2016-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2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 发明(设计)人: | 焦来琪;张远武;王鲁光;赵海忠;韩磊;赵庆刚;宋海昌;马燕;袁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高唐县供电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75/42 | 分类号: | B65H75/42;B65H75/4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2800 山东省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放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施工工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放线车,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放线车。
背景技术
在电力施工行业中,缠绕回收旧线或者施放布置新线是工人最普遍的劳动过程,放线过程劳动强度大,需要多个人共同配合,工作效率低下并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为此放线车制造和设计工艺越来越多,但是目前现有的放线车大都工作效率低下,自动化程度不高,放线时也会容易出现打结,线缆散乱等现象。特别的,在新农村改造过程中,布线车由于其结构不合理,受到地理气候环境或者道路状况的影响,一般的放线车难以进入,传统电缆的布设方式是人工放线,将电缆直接放置在地面上,电缆从电缆盘的端面抽出,存在三个缺陷:一是电缆每放出一圈即被扭转一圈,连续放线时,电缆被连续扭转,这种扭转对电缆造成严重的质量隐患;二是放线时将电缆拖拽至需要位置,不可避免造成电缆与地面摩擦,造成电缆擦伤;三是电缆需要架设的高度较高时,还需要设置另外的放线架将电缆盘升至一定高度,再由操作人员手动或绞磨机牵引电缆进行布设工作,往往需要多个人协力完成,工作效率低,工作劳动强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放线车结构不合理,施工效率低,放线过程中容易打结等问题而提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放线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的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放线车,包括车身、牵引车头及车轮,所述牵引车头有两个,所述牵引车头分别位于车身前后两端,所述两个牵引车头分别配有牵引器及驾驶室,所述车身上设有电机、调速器及钢丝绳线轴,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依次与调速器、钢丝绳线轴的轴端相连接,所述钢丝绳线轴下方设有支撑架和千斤顶,所述车身两侧设有用于捋直线缆的吊环,所述吊环为卡扣式结构,所述电机为可以实现正转和反转的双向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钢丝绳线轴的轴杆两侧分别设置一块防止线缆散乱的挡杆,所述挡杆与钢丝绳线轴的轴杆铰链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车轮数量为四个,所述每个车轮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有定位锁。
作为优选,所述驾驶室内设有控制车身前进速度以及调速器放线速度的控制仪。
作为优选,所述可以实现正转和反转的双向电机的控制按钮位于驾驶室内的控制仪上。
作为优选,所述驾驶室内还设有一个常用工具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将放线架和运输车结合在一起,让导线的装卸、运输和放线更加方便,不需另外再用放线架,操作工人的人数大量减少,节省成本;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在车身前后各设置驾驶室和牵引车头,并且在车身下端设置多个万向轮,整个放线车方向转换方便快捷;而且较大的车轮共四个呈前后一排设置,使得车身整体较窄,减少因道路狭窄而无法施工的现象,进一步地,为了增加车身稳定性而在车轮两侧设置较小的万向轮;在布线和回收线缆过程中,改变传统线缆拉扯过程中与路面磨损严重的方式,改为放线车移动,增加了线缆的使用寿命。本装置使用方便、省时省力,集装卸、运输和放线为一体,结构合理,自动化程度高,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工人操作的劳动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放线车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放线车结构仰视图。
各附图标记为:1车身,2牵引车头,3车轮,41、42牵引器,51、52驾驶室,6电机,7调速器,8钢丝绳线轴,9支撑架,10千斤顶,11吊环,12挡杆,13万向轮,14定位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高唐县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高唐县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10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