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桥式力反馈弹性压扭联轴器型2D电液比例换向阀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70020.0 | 申请日: | 2016-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8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沈姗姗;高奇峰;胡红钱;刘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6K31/04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44298 | 代理人: | 万鹏 |
地址: | 31001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桥式力 反馈 弹性 联轴器 比例 换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液比例控制系统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全桥式力 反馈弹性压扭联轴器型2D电液比例换向阀。
背景技术
电液比例阀是采用比例控制技术,介于开关型液压阀和电液伺服阀之间的 一种液压元件。由于电液比例阀能够与电子控制装置组合,因而便于对各种输 入、输出信号进行运算处理,以实现复杂的控制功能。同时,电液比例阀具有 抗污染、低成本且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现有的电液比例换向阀一般可采用直动式和导控型两种结构的设计方案。 直动式电液比例换向阀由线性-转动电机械转换器直接驱动阀芯运动,其结构 简单,且可以在零压力下工作,但由于受线性-转动电机械转换器输出推力的 限制无法实现大流量控制。导控型电液比例换向阀由导阀控制主阀敏感腔的压 力变化,产生较大的液压静压力驱动主阀芯运动,可以实现大流量控制,但其 结构复杂,且无法在零导控压力下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 高压大流量,且结构简单的全桥式力反馈弹性压扭联轴器型2D电液比例换向 阀。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了一种全桥式力反 馈弹性压扭联轴器型2D电液比例换向阀,包括换向阀、两个分别连接在所述 换向阀两端的线性-转动电机械转换器,以及两个压扭联轴器;所述换向阀包 括阀体,以及安装在所述阀体内的阀芯;每个所述线性-转动电机械转换器包 括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转子;所述阀芯左端台肩上开设有径向对称 分布的两对左端高压孔和两对左端低压孔,两对所述左端高压孔与系统压力口 P口相通,两对所述左端低压孔与回油压力口T口相通;所述阀芯右端开设有 与两对左端高压孔和两对左端低压孔斜对称的两对右端高压孔和两对右端低 压孔;
所述阀体内部开设有左感受通道和右感受通道;所述2D电液比例换向阀 处于平衡的初始位置时,所述左感受通道与两对左端高压孔和两对左端低压孔 形成第一交接面积,所述右感受通道与两对所述右端高压孔和两对右端低压孔 形成第二交接面积,所述第一交接面积与所述第二交接面积相同;
每个所述线性-转动电机械转换器分别通过所述压扭联轴器与所述阀芯连 接;每个所述压扭联轴器包括与所述阀芯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转子 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第一 弹性螺旋件与第二弹性螺旋件、安装板,以及多个反馈杆;所述阀芯、所述第 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转子均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所 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螺旋件、所述第二弹性螺旋件、所述安装板以及 所述反馈杆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外径相同的圆柱体;所述第一弹性螺 旋件与所述第二弹性螺旋件的旋向相同,且所述第一弹性螺旋件与所述第二弹 性螺旋件分别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同一端面上的投影相互分离;所述安装板包 括固定安装在所述阀体上的板体,以及开设在所述板体中心的通孔;所述第一 连接部可在所述通孔中伸缩运动;每个所述反馈杆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 壁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多个所述反馈杆均匀地分布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 壁上;
当所述转子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时,所述第一弹性螺旋件与所 述第二弹性螺旋件产生相对扭转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接部旋转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桥式力反馈弹性压扭联轴器型2D电液比例换向阀 中,所述板体呈正方体。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桥式力反馈弹性压扭联轴器型2D电液比例换向阀 中,所述2D电液比例换向阀还包括套装在所述压扭联轴器一端的外部的套筒; 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桥式力反馈弹性压扭联轴器型2D电液比例换向阀 中,所述套筒为方形的中空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桥式力反馈弹性压扭联轴器型2D电液比例换向阀 中,所述反馈杆为四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00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