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室内式脱硫新风型空气净化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068519.8 | 申请日: | 2016-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9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 发明(设计)人: | 马春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阳市九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3/28 | 分类号: | F24F13/28;B01D53/78;B01D53/50 |
| 代理公司: | 郑州立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6 | 代理人: | 王晖 |
| 地址: | 45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脱硫 新风 空气 净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特别涉及一种室内式脱硫新风型空气净化器,属于空气净化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几年由于大气污染的严重状态,特别是雾霾的频繁发生,加上人们对健康关注度的增加,为了得到较为洁净的呼吸空气,空气净化器成为了家庭及办公场所的首选,甚至有发展成为必备物品的趋势,常见的空气净化器有室内循环型和新风型,室内循环的采用的是内循环方式,将室内的气体不断的吸入经过过滤后再排放至室内,这种空气净化器虽然能起到空气净化的作用,但在净化过程中不引人新鲜空气,长期使用会导致室内的空气缺氧,特别在密闭条件较好的空间内更是容易缺氧,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时开窗引入新鲜空气,这导致了室外污染空气的进入,相当于先污染、再治理的模式,新风净化器在通过将室外引入的空气经过过滤装置后排放到室内,能够在净化的同时实现换气,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但目前的新风型空气净化器以过滤尘埃为主,个别的带有活性碳吸附层,能够吸附异味或者有机物,在我国大部分空气污染的地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是一个主要的污染物及有害气体,特别是在广大的燃煤以及油气质量级别较低的区域,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经常大幅度超标,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危害是大家公知的,尤其对于老人和儿童的危害更大,目前的空气净化器中尚无发现有去除二氧化硫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式脱硫新风型空气净化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室内式脱硫新风型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壳体背面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联通室外,壳体内进风口后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空气过滤装置后设置有水帘装置,所述的水帘装置包括设置在下方的底部水槽,微型水泵的进水设置在底部水槽内,微型水泵的出水口上连接有出水管/槽,出水管/槽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口,微型水泵抽取底部水槽内的水经过出水管/槽上的多个出水口向上喷射或向下流动形成水帘,经过空气过滤装置过滤后的空气经过水帘后进入设置在空气流程后方的风机,风机的出风口联通室内,进一步的,所述的底部水槽对应的上方设置有顶部水槽,顶部水槽为出水槽,顶部水槽底面开设有多个出水口,微型水泵将水抽到顶部水槽内后通过顶部水槽上的出水口形成向下流动的水帘,所述的风机与水帘装置上下错位设置,风机位于顶部水槽之上,风机底部与顶部水槽及过滤装置顶部之间设置有半幅隔离板,经过水帘后的空气经过180度折回通过半幅隔离板未覆盖的口进入风机,所述的风机为离心风机,进一步的,所述的空气过滤装置包括初效滤网、高效滤网,在高效过滤网后选择设置或不设置活性炭吸附层,进一步的,所述的顶部水槽底面开设有多行出水口,相邻行的出水口错位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的底部水槽为抽屉式,从侧面设置在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装置中设置有水帘装置,在底部水槽中加入小苏打或者其它碱性物质形成弱碱液,经过滤网后的空气通过水帘其中的二氧化硫就会被碱液所吸收中和,进入风机的空气含硫量会大大降低到对人体无害的程度,能够为人们提供洁净无害的空气,底部水槽采用抽屉式,可以方便碱液的添加和更换,水从顶部落下形成水帘,有利于整机内部的防水,风机与水帘装置错位设置,能够有效的防止风机在吸入气体的过程中吸入水,本净化器适合家庭、办公场所使用,特别对于幼儿及老人能够提供较高的防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采用顶部水槽时的示意图。
图2是顶部水槽底面上出水口分布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底部喷水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阐述,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阳市九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安阳市九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685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