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消涡鳍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68053.1 | 申请日: | 2016-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1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李洋钢;倪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营海东造船厂 |
主分类号: | B63H1/18 | 分类号: | B63H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涡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涡鳍。
背景技术
消涡鳍为安装在桨后,吸收毂涡能量的装置,螺旋桨工作时,每个桨叶与水流相互作用,以桨叶基线为涡的中心线,形成了一串附着涡,由于这些涡片环量沿径向是变化的,随后在桨叶的随边形成了泻出涡,即常说的尾涡。梢涡和毂涡都是尾涡的形式之一,而毂涡是由于在叶片根部由螺旋桨诱导产生的切向速度在桨毂后方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很强的涡流,由于涡核中压力最低,故易形成空泡,称为毂涡空泡。毂涡空泡的存在会影响螺旋桨的推进效率。
目前,申请号为201210386010.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桨毂消涡鳍,它包括括毂帽,毂帽呈锥形圆柱体,所述锥形体内为一空腔;所述锥形体包括前端面及后端面;所述锥形体靠近前端面的圆周分布有凹槽,凹槽的内壁与前端面之间开有螺栓孔;凹槽的底部与空腔通过通孔连通;后端面的中央内凹,形成凹坑,凹坑的底部设有吊装孔;毂帽的圆周分布有鳍叶。这种桨毂消涡鳍虽然能够吸收螺旋桨产生的毂涡,但是由于前端面的凹槽的存在破坏了消涡鳍表面的完整性,消涡鳍工作时会和海水之间产生较大的阻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涡鳍能有效避免由于前端面的凹槽的存在造成航行时阻力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消涡鳍,包括毂帽,毂帽呈锥台形,所述毂帽内部为一空腔,毂帽包括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毂帽靠近前端面的外壁分布有凹槽,凹槽的内壁与前端面之间开有用于连接螺旋桨的螺栓孔,凹槽和空腔之间通过通孔连通,毂帽的外壁圆周分布有鳍片,所述凹槽内设有与凹槽配合的填充块,填充块朝向毂帽前端面的表面上设有用于放置螺栓头的放置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消涡鳍通过螺栓安装到螺旋桨上后,螺栓头处在凹槽内,然后将填充块卡入凹槽,即可将凹槽封闭,避免凹槽的存在导致在航行时造成而外的阻力。填充块朝向锥形体前端面的表面上设有放置螺栓头的放置槽,可以避免螺栓头与填充块之间产生干涉。
优选的,所述填充块下表面设有突柱,突柱前端设有用于卡嵌空腔内壁的倒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增加填充块和毂帽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填充块更加不易从凹槽内脱落,造成船舶航行时阻力增大,增加能耗。
优选的,所述凹槽开口处的毂帽表面设有挡片槽,挡片槽内设有挡片,挡片表面与毂帽表面弧度相同,挡片与毂帽通过螺栓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填充块完全封闭在凹槽内,挡片的表面的弧度与毂帽表面的弧度相同,使挡片和毂帽之间形成一个整体,避免由于在毂帽表面产生凹槽或者凸块导致造成额外的阻力,降低船舶航行时的能量利用率,避免造成船舶能耗增加。
优选的,所述挡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挡片有不锈钢制成,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可以避免挡片长期浸泡在海水内,造成挡片被腐蚀,对凹槽内的填充块起不到很好的固定作用。
优选的,所述填充块顶部设有储物槽,储物槽内放置有锌块,锌块与挡片抵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锌块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锌块与挡片表面抵触可以与消涡鳍之间构成原电池,将还原性较强的锌块作为保护级,与被保护的消涡鳍相连构成原电池,锌块作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而消耗,消涡鳍作为正极得到保护,避免被腐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填充块将凹槽填充,避免了毂帽表面由于存在凹槽在船舶航行时产生较大的阻力,同时通过设置与通孔配合的突柱,并在突柱前端设置倒齿,使填充块与凹槽之间连接的更牢固,此外在凹槽开口处的毂帽表面设置挡片槽和挡片使填充块得到进一步的固定,同时还可以在填充块顶部设置储物槽,并在储物槽内放置与挡片抵触的锌块使锌块与消涡鳍之间构成原电池使消涡鳍得到保护,避免消涡鳍被海水腐蚀。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毂帽大端的正视图;
图2为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毂帽;2、鳍片;3、填充块;31、放置槽;32、突柱;33、倒齿;4、挡片;5、锌块;6、储物槽;7、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营海东造船厂,未经国营海东造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680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用挂机箱体
- 下一篇:一种防缠绕水下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