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67860.1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59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吕华;马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2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11336 | 代理人: | 董巍;刘明霞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烹饪 器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家庭中较常使用的烹饪器具的内锅一般都为由金属材质制成的单层锅,这种内锅的热传导性能以及导热均匀性通常都比较差。另外,在受热的情况下,金属材质制成的内锅外壁通常都非常烫,导致用户存在使用上的不便。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用于加热内锅的加热装置,所述内锅包括底壁和从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均包括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所述外层锅壁和所述内层锅壁之间形成有封闭空腔,所述封闭空腔容纳有能够相变传热的传热介质,其中,所述外层锅壁由相互连接的受热部和隔热部构成,所述受热部用于直接接收由所述加热装置传导的热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具有更好的热传导性能以及导热均匀性,另外,通过将外层锅壁的非受热部分用隔热材料制成,可以使内锅的外层锅壁具有很好的隔热性能,并且可以减少内锅中的热量向外部的散失。
优选地,所述隔热部由塑料制成。该方案可以将外层锅壁的形状做多样化设计,从而可以使内锅形状多样化,并且成本较低。
优选地,所述受热部和所述隔热部粘接。该方案可以将受热部和隔热部稳定地联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受热部位于所述外层锅壁的底部。该方案布局合理,结构简单。
优选地,所述外层锅壁的厚度为0.3-2mm。该方案可以使外层锅壁的强度更高并且热传导性更佳。
优选地,所述内层锅壁的厚度为0.3-2mm。该方案可以使内层锅壁的强度更高并且热传导性更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含如上所述的内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具有更好的热传导性能以及导热均匀性,另外,通过使内锅的外层锅壁包括隔热部,可以使外层锅壁具有很好的隔热性能,并且可以减少内锅中的热量向外部的散失。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内锅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例。
通常,烹饪器具包括盖体和煲体。煲体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内锅100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100进行清洗。内锅的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向内锅中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中包括用于加热内锅的加热装置。可以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的烹饪器具,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等各种功能。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100包括底壁110和侧壁120,底壁110为圆形,侧壁120从底壁110向上延伸。其中,底壁110和侧壁120均包括外层锅壁130和内层锅壁140,外层锅壁130和内层锅壁140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且内层锅壁140与外层锅壁130之间形成封闭空腔1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678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