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动锁止的差速锁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65632.0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1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岭市海风差速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06 | 分类号: | F16H48/06;F16H48/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 差速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件领域,特指一种新型的气动锁止的差速锁。
背景技术
车辆行驶时,左右车轮在同一时间内,滚动的行程往往不相同,即两侧车 轮存在转速差,尤其是车辆转弯时,两侧车轮转速差更明显,差速器应用在各 种车辆上,目的就是允许两侧车轮转速不一致。
现在普遍使用的普通开式差速器,主要由壳体、行星齿轮轴、行星齿轮、 半轴齿轮组成,半轴齿轮通过半轴和驱动车轮联接,在良好的路面上行驶时, 其性能完全能满足车辆行驶要求,但当车辆行驶在不良路面上时,尤其是在冰 雪、泥泞、湿滑、砂砾、崎岖不平的恶劣路面上,两侧车轮的附着力会出现很 大区别,往往附着力小的一侧会出现打滑、空转,导致车辆不能行驶,甚至出 现甩尾失控。目前一些汽车厂家的部分车型,选装了自动锁止式差速器,虽然 解决了车辆一侧车轮悬空,彻底失去附着力的极限情况下,车辆行驶的问题, 却不能在预料到路况不良的情况下进行手动锁止,从而在车辆已经出现打滑空 转才能实现锁止,而往往这个时候很多意外已经发生,并且在陷入困境时,有 些极端情况下由于阻力过大又没有了前进的惯性,即使差速器被锁止,依旧很 难脱离困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 全可靠,可主动控制差速器锁止的气动锁止的差速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气动锁止的差速锁,包括由差速器上壳和差速器下壳固定连接构成的 差速器壳体,在差速器壳体内具有一个安装空间,在安装空间内安装有行星齿 轮轴和两个半轴齿轮,所述行星齿轮轴上安装有行星齿轮,两个半轴齿轮均与 行星齿轮啮合,所述差速器下壳的内端成型有带外花键或外齿的锁止端,靠近 差速器下壳的半轴齿轮的外端也成型有外花键或外齿,两外花键或外齿均相向 且对应设置,所述锁止端上设有带内花键或内齿的联接环,联接环上设有使联 接环趋于远离半轴齿轮的复位装置,所述差速器下壳成型有环槽,所述环槽内 设有密封环,密封环连接所述联接环,所述差速器下壳内部成型有进气通道, 进气通道的出气口设置在环槽的内壁上,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设置在差速器 下壳的外端部,所述外端部上设有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通过进气口对环槽 内进行充气。
所述复位装置为波形弹簧,波形弹簧的一端抵在差速器上壳,波形弹簧的 另一端抵在联接环上,波形弹簧使联接环趋于远离半轴齿轮。
所述复位装置为若干个螺纹弹簧,螺纹弹簧的一端抵在差速器上壳,螺纹 弹簧的另一端抵在联接环上,若干个螺纹弹簧使联接环趋于远离半轴齿轮。
所述联接环上成型有与环槽相匹配的凸环,凸环嵌入环槽内,所述环槽内 设有密封环,密封环抵在凸环上,进气装置开启时,进气装置通过进气口对环 槽内进行充气,使密封环推动联接环往半轴齿轮方向移动,位移后的联接环一 部分与锁止端啮合,另一部分与半轴齿轮啮合。
所述密封环与凸环为一体设置。
所述环槽内设有密封环,密封环上设有推块,推块抵在联接环上,进气装 置开启时,进气装置通过进气口对环槽内进行充气,使密封环推动联接环往半 轴齿轮方向移动,位移后的联接环一部分与锁止端啮合,另一部分与半轴齿轮 啮合。
所述行星齿轮个数可为两个或三个或四个。
所述行星齿轮轴为十字行星轴。
所述差速器上壳和差速器下壳的相向端成型有凹槽,相向设置的凹槽合并 成与十字行星轴相匹配的安装孔,十字行星轴设置在安装孔内,并随着差速器 上壳和差速器下壳同步转动。
所述两个半轴齿轮间设有止换块,止换块上成有与行星齿轮轴向匹配的通 孔。
所述半轴齿轮通过半轴齿轮垫片定位。
所述行星齿轮通过行星齿轮垫片定位。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其中一个半轴齿轮上外花键或外齿和下壳上成型有带 有外花键或外齿的锁止端和联接环和密封圈和进气装置的设计,从而可以通过 主动控制充气装置的开关来控制差速器的锁止和解除锁止,在进入沙漠、冰雪、 泥泞、湿滑等恶劣路面时,感觉可能出现打滑、空转的情况下就可以主动去锁 止差速器,由于汽车前进的惯性,从而在一开始就避免了陷入困境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岭市海风差速器有限公司,未经温岭市海风差速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656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