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急指挥箱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65614.2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7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邓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华奇信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8 | 代理人: | 曲卫涛 |
地址: | 518131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急 指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应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应急指挥箱。
背景技术
应急指挥箱等便携式设备使用电池供电,长时间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将会很快使电池电量耗完。作为应急设备需要漏电流最小(关机时断开所有负载),才可以降低设备的维护频率。
一般用于电量指示的装置待机功耗都是毫安级别(几毫安到几百毫安不等),按照这样的漏电流计算,一个电池容量为15000mAH的电池,在只考虑电量指示器耗电的情况下,半个月后剩余电量就只有50%了。按照应急设备的工作条件,设备维护人员需要每周对设备电量进行检查并充电。这样就大大的增加了设备维护人员的工作量,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急指挥箱,通过在箱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上设置接近开关,并将接近开关接入壳体电路中,通过打开或关闭第二壳体控制整个电路的接通或断开,方便快捷的控制整个电路负载的接通与断开,防止出现漏电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应急指挥箱,包括壳体、电源以及功能性负载,所述壳体包括一端相连且相互配合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电源与功能性负载组成的串并联电路设置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内,所述电源与功能性负载之间串联有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设置在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通过与第一壳体的相对位置控制接近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在接近开关对应位置处,设有与接近开关配合的感应装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源上连接有电能指示装置,所述电能指示装置并联在电源两端,所述电能指示装置显示电源的剩余电量。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能指示装置在电路中的位置靠近电源,位于功能性负载之前。
更进一步地,所述接近开关串联在电源与电能指示装置之间的电路中。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能指示装置与功能性负载之间的电路中串联有支路开关,所述支路开关控制功能性负载电路的通断。
更进一步地,所述接近开关串联在电源输出端与电能指示装置之间的电路中,所述接近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源为可充电电源,所述可充电电源连接有充电接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路开关为按钮开关。
更进一步地,所述接近开关为磁感应开关,所述感应装置为永磁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箱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上设置接近开关,并将接近开关接入壳体电路中,通过打开或关闭第二壳体控制整个电路的接通或断开,方便快捷的控制整个电路负载的接通与断开,防止出现漏电现象。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接近开关设置在串联在电源输出端与电能指示装置之间的电路中,使接近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防止电路其他负载断开后,电能指示装置还处于通路状态,造成不必要的电能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急指挥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急指挥箱开关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急指挥箱另一种开关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壳体横向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壳体;11、控制面板;12、铜柱;13、PCB电路板;2、第二壳体;21、影音面板;3、电源;31、接近开关;32、支路开关;33、充电接口34、电能指示装置4、功能性负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656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