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鼻腔空气过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65599.1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7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袁再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再美 |
主分类号: | A62B23/06 | 分类号: | A62B2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9213 湖南省怀***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鼻腔 空气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劳保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鼻腔空气过滤器。
背景技术
现在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空气质量也越来越差。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混蚀的现象。其中细颗粒物(PM2.5)对人体的危害尤为严重。细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可被直接吸入人体支气管,干扰肺部气体交换,引发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疾病。为预防或减轻这些病症,人们通常是使用口罩来达到效果。现在市场上所能见到的可以起到保护作用的口罩,主要依靠一定厚度对空气进行过滤,其主要问题就是长时间使用会使人感觉闷热,呼吸不畅,尤其是到了夏天,天气炎热,呼吸更加困难,与他人交流时也会存在不便,为此市场上也出现了鼻腔空气过滤器。
现有的鼻腔空气过滤技术及产品基本分为两种:一种为过滤网直接塞入鼻腔,此方法太过粗暴且由于脏污等原因导致不可重复使用,舒适性很差。二种为过滤网装入固定座塞入鼻腔,此方式由于人体鼻腔的不同,且固定座不可变形(或者变形不好)导致鼻腔的密闭性大打折扣,太大撑得鼻腔发痛,太小穿戴易掉且密闭性不好。由于产品无固定,全靠塞入鼻腔后鼻腔挤压固定,使得整个鼻腔被塞入物体后有肿胀感,非常不舒服,降低大家的佩戴习惯。
发明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鼻腔空气过滤器存在的上述不足,进而提供一种佩戴舒适感好、异物感明显减低,切便于佩戴的新型鼻腔空气过滤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鼻腔空气过滤器,其包括两个用于塞入鼻孔内的过滤器本体,两个所述过滤器本体之间通过卡在鼻中软骨上的穿戴部连接,所述过滤器本体上设置有一圈用于贴合鼻孔内壁的贴合部,所述贴合部为环形的硅胶翼,所述硅胶翼的内圈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硅胶翼从所述过滤器本体向与塞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并逐渐远离所述过滤器本体的中轴线;所述过滤器本体的内腔中设置有用于过滤空气的过滤层。
优选的,所述过滤器本体内腔中的所述过滤层包括从外向内依次叠置的静电无纺布层、碳纤维空气过滤网层、超纤层。
优选的,所述贴合部的与所述过滤器本体连接的一端圆弧过渡。
优选的,所述过滤器本体的纵向横切面呈鼓形。
优选的,所述穿戴部为弹性开放的圆环形结构,所述穿戴部的本体内内嵌有能够自由变形的金属件或非金属件。
优选的,所述穿戴部为非封闭的扁平状圆环结构,所述穿戴部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过滤器本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贴合部的厚度为0.18-0.22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鼻腔空气过滤器塞入鼻腔后,其贴合部可以随鼻腔形状自由变形贴合,贴合部由超薄食品硅胶一体成型,由于贴合部很薄切没有扩张力,所以对塞入物体感觉很低,以达到无感效果,也能完美解决鼻腔的密闭性问题;过滤层装填部分为独立设计,完全避开了鼻腔内壁,所以只需统尺寸标准全部设计为圆形,不管任何鼻腔都可以使用,大大的提高了产品标准的统一性;而穿戴部内嵌有可自由变形的金属铰链,能够减少产品本身对人体鼻腔的扩张挤压,使夹在鼻中间的力度可自由调节,使得穿戴更加方便及舒适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鼻腔空气过滤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新型鼻腔空气过滤器的纵向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过滤器本体;2-穿戴部;3-贴合部;4-过滤层;41-静电无纺布层;42-碳纤维空气过滤网层;43-超纤层;5-金属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再美,未经袁再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655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