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速箱泵盖测漏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63269.9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8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徐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六和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19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速箱 泵盖测漏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速箱泵盖测漏机。
背景技术
变速箱泵盖在制造过程中需向变速箱泵盖中横向穿设孔道及纵向沉孔,从而形成气道,在钻设孔道及沉孔时会发生孔道钻偏发生泄漏的问题,而该泄漏处肉眼又不易识别,为此需要一种测漏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箱泵盖测漏机,该测漏机不仅结构紧凑,而且方便用于检测变速箱泵盖是否漏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变速箱泵盖测漏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下部设置有机座,所述机座上设置有变速箱泵盖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上套置有由驱动机构驱动升降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位于变速箱泵盖两侧部的塞块,所述塞块由伸缩杆驱动用于封堵开设于变速箱泵盖侧部的孔道,所述变速箱泵盖的上端面设置有与孔道相连通的沉孔,所述定位座上侧设置有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实现升降用于封盖变速箱泵盖沉孔上的第二塞块,所述第二塞块上设置有向沉孔内通气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定位座的后侧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两侧部设置有与机架滑动配合的竖向滑轨,所述横板的中部设置有座壳与机架上部固定连接的升降气缸以驱动固定板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塞块上侧的座板,所述座板中部固定有座壳与机架上部固定连接的第二升降气缸,座板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导向杆。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座的后侧设置有用于变速箱泵盖定位的弧形定位块,定位座的两侧部还设置有用于穿过开设有于变速箱泵盖两侧部的纵向通孔的定位凸柱。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与设置于固定板侧部的卧式气缸的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该测漏机不仅结构紧凑,而且方便用于检测变速箱泵盖是否漏气;同时该测漏机工作效率高,有利于快速检测变速箱泵盖的孔道是否漏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泵盖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B-B剖视图;
图中:1-变速箱泵盖1a-孔道1b-沉孔1c-纵向通孔1d-第三孔道1e-第四孔道10-机座20-定位座21-弧形定位块22-定位凸柱30-固定板41-塞块42-伸缩杆50-第二塞块51-出气管52-压力检测装置61-横板62-竖向滑轨63-升降气缸71-座板72-第二升降气缸73-导向杆81-第一卧式气缸82-第二卧式气缸83-第三卧式气缸84-第四卧式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参考图1至图4
一种变速箱泵盖测漏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下部设置有机座10,所述机座上设置有变速箱泵盖1定位座20,所述定位座上套置有由驱动机构驱动升降的固定板30,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位于变速箱泵盖两侧部的塞块41,所述塞块由伸缩杆42驱动用于封堵开设于变速箱泵盖侧部的孔道1a,所述变速箱泵盖的上端面纵向设置有与孔道相连通的沉孔1b,所述定位座上侧设置有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实现升降用于封盖变速箱泵盖沉孔上的第二塞块50,所述第二塞块上设置有向沉孔内通气的出气管51,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52,以便检测注入孔道的气体压力是否变化,以此测定变速箱泵盖是否漏气。若气压降低则变速箱泵盖的孔道漏气,则为废品;若气压不便则为良品。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定位座的后侧设置有横板61,所述横板的两侧部设置有与机架滑动配合的竖向滑轨62,所述横板的中部设置有座壳与机架上部固定连接的升降气缸63以驱动固定板升降,从而套在定位座周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塞块上侧的座板71,所述座板中部固定有座壳与机架上部固定连接的第二升降气缸72,座板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导向杆73,以便第二塞块升降导向。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座的后侧设置有用于变速箱泵盖定位的弧形定位块21,定位座的两侧部还设置有用于穿过开设有于变速箱泵盖两侧部的纵向通孔的定位凸柱22,从而实现变速箱泵盖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六和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六和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632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