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降噪隔热的电梯轿厢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62121.3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84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许杨;沈国房;胡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蒂尔森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热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噪隔热的电梯轿厢。
背景技术
垂直升降电梯为目前最常用的电梯种类之一,在温度较为极端的天气里,电梯轿厢的保温隔热性能直接影响乘客的乘坐体验;此外,电梯运行时会产生噪音,有时建筑内施工也会产生较大噪音,因此需要一种既能隔热又能降噪的电梯轿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降噪隔热的电梯轿厢。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降噪隔热的电梯轿厢,包括上方的轿顶、下方的轿底、以及包围所述轿顶和所述轿底的轿壁和轿门,所述轿顶设置有上通风孔,所述轿底设置有下通风孔;所述轿顶和所述轿底处还分别设置有上气流挡板和下气流挡板;所述轿壁从外至内依次包括有外层、吸音层和隔热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吸音层由木质吸音材料、矿棉吸音材料、布艺吸音材料、聚酯纤维吸音材料、陶铝吸音材料、金属吸音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复合而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吸音层由木质吸音材料、矿棉吸音材料、布艺吸音材料、聚酯纤维吸音材料、陶铝吸音材料、金属吸音材料中的两种材料复合而成,分别包括厚度不相同的第一吸音层和第二吸音层。
厚度不同的第一吸音层和第二吸音层使得,声波的穿透力大大下降,因声波入射角造成的声波作用在接触介质后与其吻合频率相同的那部分声波更已通过,因此不同厚度的吸音层通过不同的吻合频率有效地降低了声波的传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隔热层由板状的发泡材料构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隔热层内设置有中空的间隔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隔热层内部还设置有一层吸音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上气流挡板和所述下气流挡板与所述轿壁相邻处设置有气流加热装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①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降噪隔热的电梯轿厢能够保温,避免电梯轿厢内温度流失;
②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降噪隔热的电梯轿厢能够有效降低噪音,保持电梯轿厢内的安静。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降噪隔热的电梯轿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述轿壁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所述轿壁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0-轿壁、01-外层、02-吸音层、021-第一吸音层、022-第二吸音层、03-隔热层、031-间隔区、1-上通风孔、2-下通风孔、3-上气流挡板、4-下气流挡板、5-气流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降噪隔热的电梯轿厢,包括上方的轿顶、下方的轿底、以及包围所述轿顶和所述轿底的轿壁0和轿门,所述轿顶设置有上通风孔1,所述轿底设置有下通风孔2;所述轿顶和所述轿底处还分别设置有上气流挡板3和下气流挡板4;所述轿壁0从外至内依次包括有外层01、吸音层02和隔热层03。
所述吸音层02由木质吸音材料和矿棉吸音材料分别组成的厚度不相同的第一吸音层021和第二吸音层022。
所述隔热层03由板状的发泡聚氨酯材料构成,隔热层03内设置有中空的间隔区031。
实施例2:一种降噪隔热的电梯轿厢,包括上方的轿顶、下方的轿底、以及包围所述轿顶和所述轿底的轿壁0和轿门,所述轿顶设置有上通风孔1,所述轿底设置有下通风孔2;所述轿顶和所述轿底处还分别设置有上气流挡板3和下气流挡板4;所述轿壁0从外至内依次包括有外层01、聚酯纤维吸音材料构成的吸音层02、聚氨酯发泡材料构成的隔热层03和金属吸音材料构成的吸音层02。
所述上气流挡板3和所述下气流挡板4与所述轿壁0相邻处设置有气流加热装置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蒂尔森电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蒂尔森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621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