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门式活动保温墙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61809.X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0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福;杨戈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勤诚创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10 | 分类号: | E06B5/10;E06B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奥翔领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8 | 代理人: | 程宝妹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动 保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保温结构,适用于我国新农村二层及二层以上小楼建筑,和城镇板式多层楼房建筑,适用范围在地处北纬42-38度的地域内。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把利用太阳能采暖或空调的建筑物称为太阳能暖房。太阳能暖房可划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大类。被动式太阳能暖房是一种让阳光射进房屋,并自然地加以应用的建筑物。它不需要另外附加太阳能采暖机械设备系统(集热器、管道等),整个建筑物本身就是一个太阳能集热系统。它节能环保,深受人们的喜爱。
目前国内被动式太阳能暖房的采暖方式有直接受益式、集热蓄热墙式、附加阳光间式三种。而这三种暖房的不足之处均在于室内保温措施不完善,室温波动大,居住不舒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室内温度波动大的门式活动保温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门式活动保温墙,包括门框和两个由保温材料制成的门扇,所述门框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两道滑轨,两个门扇分别安装在不同的滑轨内,所述门扇包括内保护层、外保护层和夹在内保护层和外保护层之间的保温层,沿所述内保护层和外保护层的边缘均粘贴有密封条。
优选地,在所述门扇上开有窗户,所述窗户上设置有遮阳板,所述遮阳板铰接在门扇上。
优选地,所述窗户为在门扇上开出的矩形孔。
优选地,在每个门扇上均设置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门式活动保温墙替代了传统房屋固定的南向墙面,像门一样依人们的需要而随意开启和关闭。在寒冷的冬天,白天开启让阳光充分的进入房间,散发热量。夜间关闭,把白天太阳光带来的热量保存下来;在炎热的夏天,中午最热时关闭,起隔热作用,夜间和早晚开启,起到纳凉的作用。此部件可以使房屋具有冬暖夏凉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门式活动保温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门式活动保温墙的门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门式活动保温墙的门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3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门式活动保温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门式活动保温墙的门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门式活动保温墙的门扇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门式活动保温墙,包括门框1和两个保温材料制成的门扇2,所述门框1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两道滑轨,两个门扇2分别安装在不同的滑轨内,所述门扇2包括内保护层202、外保护层201和夹在内保护层202和外保护层201中间的保温层203,沿所述内保护层202和外保护层201的边缘均粘贴有密封条3。通过保温材料和密封条3配合进行密封,将门扇2与门扇2之间的缝隙、门扇2与门框1之间的缝隙均密封起来,加强保温效果。一般门扇2采用彩钢板加工制成即可。
在门扇2上开有窗户,窗户包括遮阳板4,遮阳板4铰接在门扇2上,窗户供关闭门式活动保温墙期间房屋的采光使用。在实施时,是否在门扇2上均开窗户或仅在部分门扇2上开窗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考虑,比如,两个门板共四个门扇2的就可以各在一个门板的一个门扇2上开窗户;两个门板共六个门扇2的可以各在一个门板的两个门扇2上开窗户;或者无论几个门扇2,均在门扇2上开窗户。窗户为在门扇2上开出的矩形孔。
将门框1安装在每个房间南向墙面的位置上。在每个门扇2上均设置有把手5。门扇2的开合由装在门扇2上的把手5手工操作(也可以电动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勤诚创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勤诚创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618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玄武岩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基站装置及移动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