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浮游生物培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57354.4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0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秀;王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浮游生物 培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培育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浮游生物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实验室培养浮游动物时均采用简单的烧杯或者玻璃缸,由于培养浮游动物时需要添加浮游植物或者酵母菌之类作为其饵料,时间较长之后水体中便会产生残渣。残渣沉积水底或者悬浮在水体中,其腐烂后产生有害物质易污染水质,影响浮游动物的存活与繁殖。并且随着养殖时间延长,养殖容器的壁上往往会长满附着藻类,影响了水体中作为饵料的浮游植物的纯度或生长状况。
为了保证浮游动物的正常繁殖并维持其高密度养殖,一般会在水体中利用充气头曝气,维持水体溶氧水平。但是在这样的培育条件和方法下,如果浮游动物的培养时间比较长,或者需要长期保存浮游动物的种质资源时,就需要频繁地更换水体,增加了工作量;并且水体中的残渣不能方便有效地去除,往往会把部分浮游动物和残渣一起倾倒掉,形成浮游动物生物量的较大浪费。正是因为实验室浮游动物的普通培育装置在结构上的缺陷,工作量比较大、浪费浮游动物生物量的现象长期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游生物培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浮游生物培育装置,包括溢水槽、培育笼和培育罐,所述培育笼通过细绳固定在立柱上,立柱固定在培育罐的侧壁上,所述培育罐固定在溢水槽的中部,所述溢水槽的内部安装有循环水泵、紫外线灯管和水温调节装置,循环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导水管与喷水头连通连接,喷水头置于培育罐的内部。
所述培育罐的侧壁是安装有与培育罐内部连通的出水管,培育罐靠近出水管的一侧顶部边缘通过固定杆固定的照明灯。
优选的,所述培育罐和溢水槽为柱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为伸缩杆。
优选的,所述培育笼为开有开口的纱布袋。
优选的,所述培育罐的底部开有排污管,培育罐的侧壁安装有控制循环水泵、紫外线灯管、水温调节装置和照明灯的控制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浮游生物培育装置在养鱼池上安装了照明灯、水温控制装置和循环水泵,通过这些元件模拟了大自然的环境,能够很好的培育一些浮游生物,紫外线灯管的加入,杀灭水中的细菌,提高了浮游生物的存活率,其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造价低,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溢水槽和培育罐的结构图。
图中:1、水温调节装置,2、溢水槽,3、出水管,4、固定杆,5、照明灯,6、立柱,7、培育笼,8、喷水头,9、培育罐,10、紫外线灯管,11、导水管,12、循环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浮游生物培育装置,包括溢水槽2、培育笼7和培育罐9,培育笼7通过细绳固定在立柱6上,立柱6固定在培育罐9的侧壁上,培育罐9固定在溢水槽2的中部,溢水槽2的内部安装有循环水12、紫外线灯管10和水温调节装置1,循环水泵12的出水口通过导水管11与喷水头8连通连接,喷水头8置于培育罐9的内部。
培育罐9的侧壁是安装有与培育罐9内部连通的出水管3,培育罐9靠近出水管3的一侧顶部边缘通过固定杆4固定的照明灯5,培育罐9和溢水槽2为柱状结构,固定杆4为伸缩杆,培育笼7为开有开口的纱布袋,培育罐9的底部开有排污管,培育罐9的侧壁安装有控制循环水泵12、紫外线灯管10、水温调节装置1和照明灯5的控制箱。
工作原理:循环水泵12通过导水管3与喷水头8连接,并且喷水头8置于培育笼7的下部,这样就能使浮游生物浮起,模拟自然水流的流动,水温调节装置1调节水温,紫外线灯管10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照明灯5模拟太阳,这样一系列的器件在一起就模拟出大自然的环境,是浮游生物更容易存货,溢水槽2与培育罐9构成培育装置的基本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师范大学,未经首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573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