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集水供水生态挡土墙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56721.9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9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翔;许文年;李博;丁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刘大翔;许文年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A01G9/02;A01G25/06;E03B3/0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集水 供水 生态 挡土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边坡防护工程领域,具体涉及现浇或砌筑挡土墙的立体景观营 造,并通过设置自动集水与供水系统,实现墙面景观营造与粗放管理。
背景技术
挡土墙是工程护坡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水电、交通、市政、矿山工程中,由于施工 开挖与回填影响,所产生的大量陡边坡都需要通过挡土墙的形式进行防护。挡土墙常由现 浇混凝土或浆砌片石构成,而对墙面景观的营造常采用钻孔或预埋钢筋等“外挂式”固定植 生槽形式。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方面钢筋易发生锈蚀导致结构耐久性差,另一方面需人工定 期灌溉,养护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现有挡土墙施工工艺,通过设置自动集水和供水装置,不仅 能自动蓄集雨水,更能自动为植被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实现挡土墙的生态景观营造。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集水供水 生态挡土墙,它包括挡土墙,挡土墙的背部为墙后土体,墙后土体顶部的边坡上挖有截水 沟,所述截水沟通过集水管与蓄水箱相连通;所述集水管上安装有超低压单向启闭阀;所述 蓄水箱被隔板分割成为上腔体和下腔体,在隔板上设置有连接管将上腔体和下腔体相连 通,所述下腔体通过大气连通管与外部大气相连通,所述挡土墙上设置有多个种植槽,种植 槽通过连通管与下腔体相连通。
所述挡土墙为浇筑档土墙或砌筑档土墙。
所述种植槽的底部设置有滤网。
所述滤网采用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制成的透水不透土滤网。
所述种植槽呈斜口圆筒状,直径为20cm,一侧高60cm,另一侧高40cm,与水平方向 呈60°夹角放置;每个种植槽间隔1m,种植槽内铺设厚度为35cm的植生基质。
所述大气连通管、集水管、连接管和连通管都采用PCV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以往挡墙景观营造中灌木建植受到限制,本实用新型所述种植槽具有较大根系 生长空间,克服了灌木植物难以建植的问题,可通过直播种子或先培育再移植的方式实现 挡土墙立体景观营造。
2、将边坡已有截水沟与蓄水装置结合,可实现蓄水箱自动集水与种植槽水分自动 供给,降低了人工管护成本。
3、保持了种植槽浸润面位置恒定,既不会因浸润面过低使植物缺水死亡,也不会 因浸润面过高使植物缺氧淹死,保障了植被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条件。
4、供水管与种植槽均为预埋处理,对挡墙主体结构稳定性影响很小,且对挡墙原 有工艺流程改动幅度很小,可行性高。
5、材料均由PVC材料构成,避免了钢材锈蚀问题,耐久性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集水供水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集水供水立体图。
图中:墙后土体1、边坡2、截水沟3、大气连通管4、墙后填土5、挡土墙6、集水管7、种 植槽8、上腔体9、连接管10、滤网11、连通管12、蓄水箱13、下腔体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自动集水供水生态挡土墙,它包括挡土墙6,挡土墙6的背部为 墙后土体1,墙后土体1顶部的边坡2上挖有截水沟3,所述截水沟3通过集水管7与蓄水箱13 相连通;所述集水管7上安装有超低压单向启闭阀;所述蓄水箱13被隔板分割成为上腔体9 和下腔体14,在隔板上设置有连接管10将上腔体9和下腔体14相连通,所述下腔体14通过大 气连通管4与外部大气相连通,所述挡土墙6上设置有多个种植槽8,种植槽8通过连通管12 与下腔体14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挡土墙6为浇筑档土墙或砌筑档土墙。
进一步的,所述种植槽8的底部设置有滤网11。通过滤网11能够有效的防止种植槽 8内部的泥土堵塞连通管12。
进一步的,所述滤网11采用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制成的透水不透土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种植槽8呈斜口圆筒状,直径为20cm,一侧高60cm,另一侧高40cm, 与水平方向呈60°夹角放置;每个种植槽间隔1m,种植槽内铺设厚度为35cm的植生基质。
进一步的,所述大气连通管4、集水管7、连接管10和连通管12都采用PCV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刘大翔;许文年,未经三峡大学;刘大翔;许文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567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伏窨井盖
- 下一篇:一种抗拔抗扭桩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