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肩胛颈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56467.2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59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刘观燚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观燚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张一平;陈蕾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肩胛 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肩胛骨骨折的肩胛颈钢板。
背景技术
肩胛骨也叫胛骨、琵琶骨,位于胸廓的后面,介于第2~7肋之间,为三角形扁骨。肩胛骨包括两个面、三个角和三个缘,其中前面为肩胛下窝,是一大而浅的窝;后面有一横行的骨嵴,称肩胛冈,冈上、下的浅窝,分别称为冈上窝和冈下窝,肩胛冈的外侧扁平,称肩峰,外侧角肥厚,有梨形关节面,称关节盂;上角和下角位于内侧缘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可作为计数肋的标志;内侧缘长而薄,对向脊柱,外侧缘肥厚,对向腋窝。肩胛骨、锁骨和肱骨构成肩关节,肩胛骨位于背部的外上方,肩胛骨前面微凹,后面有一向外上的高嵴,称为肩甲冈,其外侧端称肩峰,是肩部的最高点。
肩胛骨分类体系较为复杂,目前尚无统一份分类标准,常见的分类方法有Hardegger分型、Mille分型和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美国骨创伤骨科协会(OTA)分型,其中Hardegger分型可具体细分为肩胛体骨折、肩胛盂边缘骨折、肩胛盂窝骨折、解剖颈骨折、外科颈骨折、肩峰骨折、肩胛冈骨折和喙突骨折。肩胛骨的几何形体非常不规则,且解剖位置较深、附着肌肉多,因此发生骨折不愈合的几率较高,而肩胛骨骨折的愈后,一方面取决于骨折的损伤程度,另一方面与手术良好复位与固定有密切关系,内固定治疗的可选择材料种类比较多,如:重建钢板、T形钢板、异形钢板、跟骨钢板以及克氏针、钢丝、可吸收与不可吸收螺钉等。专利号为ZL200420089952.7《肩胛骨解剖型钢板》(授权公告号为CN2757744Y)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肩胛骨骨折的内固定钢板,该钢板为薄板,钢板形状与肩胛骨的生理解剖形状相适应,钢板形态如二个T形钢板相连,可分别把肩胛骨外侧缘、肩胛盂及肩胛冈立体固定在一起。钢板使用前为平面,使用时可按照肩胛骨外形进行塑形,钢板上设计有多个螺钉固定孔及一个螺钉固定调节孔。该钢板采用钛质钢板,薄而具有弹性,强度好,接近骨弹性模量,易于术中安置,但该钢板需要在术中根据肩胛骨外形需要将钢板弯曲、扭转、剪除等塑型处理,这样造成手术操作过程复杂且繁琐,并且肩胛骨骨折状况较复杂,该钢板也不能较好地对骨折部位贴合和固定。
肩胛颈位于关节孟的内侧,与肩胛冈根部相移行,具有维持关节孟正常位置和传导应力的作用。肩胛颈狭窄,骨质薄弱,易骨折,其稳定性依靠三柱的完整性,若骨折被漏诊,易造成骨折畸形愈合,可导致盂肱关节不稳定或脱位,肩胛颈骨折占肩胛骨骨折的21%~44%。本实用新型在肩胛颈自身特点结合上述情况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适用于肩胛颈骨折的肩胛颈钢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治疗效果好的肩胛颈钢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肩胛颈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板本体,该钢板本体包括头部和体部,所述头部设于体部的一端且具有向上倾斜的前缘,所述体部的另一端延伸形成有尾部,所述体部的中轴线与尾部的中轴线所成的夹角β为155°~160°,所述体部与肩胛骨外侧缘的解剖学形态相匹配,所述头部与体部的交界处与外侧缘与肩胛颈交界处的解剖学形态相匹配,并且所述体部的中轴线与前缘的中轴线所述的夹角π为163°~165°,所述头部具有与肩胛颈相匹配的转角α且α为122°~125°;
所述钢板本体上设置有螺孔,该螺孔包括设置于头部的第一螺孔、设置于体部和尾部的第二螺孔以及设置与头部与体部交界处的主螺孔,所述第一螺孔为多个并以主螺孔为中心均布于头部前缘,所述第二螺孔为多个并均布于体部和尾部,并且所述主螺孔的孔径均大于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的孔径。
为避免手术时螺钉进入肩关节而影响手术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螺孔的螺纹面与其所在处的垂面所成的夹角γ为55°~60°。
为使钢板内部结构稳固,从而更好地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所述头部与体部为一体件并由体部的端部向外延伸而成。
为使钢板的固定效果更好,比较使用螺钉固定时产生的内部应力对固定效果的影响,作为优选,所述主螺孔的孔径为4.0~4.2mm,所述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的孔径均为3.3~3.5mm。
进一步,所述主螺孔的孔径为4.0mm,所述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的孔径均为3.5mm。
在保证钢板固定效果的基础上,为使钢板上各螺孔的数目和分布更加合理,所述第一螺孔为3个,所述第二螺孔为6个,并且其中两个第二螺孔均布于尾部。
作为优选,所述夹角β为157°,所述夹角π为165°,所述转角α为1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观燚,未经刘观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564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髋臼方形区接骨板
- 下一篇:多功能磨皮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