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动支撑杆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56340.0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8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陈胜镛;曹永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胜镛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5B15/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唐超文;贺红星 |
地址: | 528211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 撑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上翻门的气动 支撑杆。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上翻门支撑机构中,主要采用的是气动支撑。但现有的 气动支撑构件不耐用,在使用中,用于支撑的活塞杆由于往返运动, 会与导向套不断的摩擦,使得活塞杆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导致支撑 杆使用寿命缩短。活塞杆与导向套长期摩擦会使得活塞杆表面出现磨 痕,进而导致活塞杆干燥,使磨损速度加快,还会出现噪音,使人产 生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动支撑 杆,该气动支撑杆具有耐磨性能好、使用年限久的特点;同时该气动 支撑杆上装有可形成自润滑的无油轴承,耐腐蚀性强,有效避免了活 塞杆与导向套之间因摩擦产生磨痕,同时活塞杆在往返运动时无噪音 产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动支撑杆,其特征是:包括活塞杆套、活塞杆和端部构件;
所述活塞杆套设有收容腔,活塞杆套底端设有接头,活塞杆套顶 壁设有通孔;所述接头通过可拆卸方式与活塞杆套密封连接;
所述活塞杆一端固定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杆的伸出端沿所述活 塞杆套顶壁的通孔向外伸出,且伸出端设有螺纹连接部;所述活塞滑 动式设于所述活塞杆套的收容腔中;
所述端部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杆套顶壁之间的 收容腔中;所述端部构件包括导向套、无油滑动轴承、挡片、定位腔, 其中无油滑动轴承嵌于导向套内壁中;沿所述活塞向所述活塞杆套顶 壁的方向依次设有定位腔、挡片、无油滑动轴承;所述定位腔、挡片、 无油滑动轴承均与所述活塞杆套接。
优选地,所述无油滑动轴承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复合的四氟板层、 铜合金层、金属层。
优选地,所述活塞与所述定位腔之间设有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接头与活塞杆套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动支撑杆,通过在导向套内腔设置结构从里 到外依次为四氟板、铜合金、金属的无油滑动轴承,耐腐蚀性强,延 长了气动支撑杆的使用寿命。无油滑动轴承最里层的四氟板由于材料 自身的润滑效果,与活塞杆滑动摩擦时可不短润滑活塞杆,有效避免 活塞杆由于往返运动产生磨痕,使得该气动支撑杆具有优越的耐磨性 能,同时也能避免产生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轴承的侧视图。
其中,1、活塞杆套;2、活塞杆;3、端部构件;11、接头;21、 螺纹连接部;22、活塞;31、导向套;32、无油滑动轴承;33、 挡片;34、定位腔;35、密封圈;321、四氟板层;322、铜合金 层;323、金属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例:
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动支撑杆包括活塞杆套1、活 塞杆2和端部构件3。所述端部构件3分别与所述活塞杆套1内壁上 端、活塞杆2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套1设有收容腔,活塞杆套 1底端设有密封活塞杆套1的接头11,接头11与活塞杆套1底端螺 纹连接,活塞杆套1顶壁设有通孔;所述活塞杆2下端固定安装有活 塞22,活塞22设于活塞杆套1的收容腔中,活塞22可在活塞杆套1 内部的收容腔滑动,活塞22与活塞杆套1内壁形成密闭空间;活塞 杆2的伸出端穿过所述活塞杆套1顶壁的通孔向外伸出,且活塞杆2 的伸出端设有螺纹连接部21;所述端部构件3包括导向套31、无油 滑动轴承32、挡片33、定位腔34,且无油滑动轴承32嵌于导向套 31中,沿活塞22向活塞杆套1顶壁的方向依次设有彼此接触的定位 腔34、挡片33、无油滑动轴承32;所述无油滑动轴承32、挡片33、 定位腔34均与所述活塞杆2套接;所述无油滑动轴承32是由从里到 外依次是四氟板层321、铜合金层322、金属层323的复合层组成; 其中活塞22与定位腔34之间设有密封圈35,密封圈35能增强气动 支撑杆的密封性能,通过气压实现缓冲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胜镛,未经陈胜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563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使用控制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液压油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