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移动设备充电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54124.2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5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煌;韩玉珍;曾庆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东煌 |
主分类号: | H01R13/72 | 分类号: | H01R13/72;H01R1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王淑玲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榆***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移动 设备 充电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移动设备充电插座。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各种各样的插座、插排、USB插板也随之诞生, 目前大部分的插座都也兼顾三孔插位和两孔插位,也有USB插板,移动电子设 备均可通过将充电线接入这些设备,完成充电过程。但是,当充电线损坏或忘 记携带充电线时,便无法给移动设备充电。同时,由于移动设备的众多,也会 造成各种充电线的繁多杂乱问题,收纳麻烦且不方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移动设备充电 插座,其具有使用方便、便于收纳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移动设备充电插座,包括插座主体和插座副体,所述插座主体上 设置有二孔插孔和/或三孔插孔,所述插座本体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 USB母头,所述插座副体上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USB公头,所述USB 母头与所述USB公头数量相等,且一一插接对应;所述插座副体上还设置有为 智能移动设备充电的充电线,所述充电线通过自动收线装置卷设在所述插座副 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插座主体和插座副体,通过USB接口进行连接,两者可联合 使用,也可分开单独使用。插座主体可用于给日常的家用电器充电,插座副体 可用于为智能移动设备充电。插座副体上的充电线通过自动收线装置收纳,需 要使用时,将充电线拉出,充电完成时,将充电线回收到插座副体内,避免了 电线杂乱不易收纳的情况。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USB公头均对应电连接有一根所述充电线。一个充电 线对应一个USB口,使充电线的供电相对独立,即使一根充电线损坏,也不影 响其他充电线的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插座主体上还设置有插接件,所述插接件设在所述USB母 头所在的侧面上;所述插座副体上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开设在所述USB 公头所在的侧面上,所述插接件卡嵌在所述插接槽内。为了避免接触不良对设 备的损坏,插座主体和插座副体之间还通过插接件和插接槽的配合来增加连接 的牢固性。
进一步的,所述USB母头和所述USB公头的数量均为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收线装置包括绕线轮、定位轴和盘簧,所述定位轴跨 设在所述插座副体的内部,所述绕线轮与所述定位轴同轴转动连接,且所述绕 线轮上缠绕有所述充电线;所述盘簧的中心端与所述定位轴固定连接,所述盘 簧的末端与所述绕线轮的内侧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移动设备充电线与插座结合在一起,且充电 线可伸缩隐藏,不需要连接单独的充电线给设备充电。从插座上将充电线拉出 即可给设备充电,完成充电时将其伸缩隐藏在插板内部。而且可伸缩充电线损 坏时,可更换自动收线装置,不影响到插座主体的使用,简单、新颖和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自动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插座主体的侧视图。
图中:1、插座主体;2、插座副体;101、开关;102、五孔插孔;103、二 孔插孔;104、USB母头;105、插接件;201、USB公头;202、插接槽;203、 自动收线装置;204;绕线轮;205、定位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移动设备充电插座,包括插座主 体1和插座副体2。所述插座本体1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USB母头104, 所述插座副体2上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USB公头201,所述USB母头 104与所述USB公头201数量相等,且一一插接对应。插座主体1和插座副体 2外观上浑然一体,为一个整体的插排,两者之间通过USB接口进行连接和电 源的输送,并在内部设置电压转化器完成强电到弱电的转化。
如图3所示,为了增强插座主体1和插座副体2连接的牢固性,所述插座 主体1上还设置有插接件105,所述插接件105设在所述USB母头所在的侧面 上;所述插座副体2上设置有插接槽202,所述插接槽202开设在所述USB公 头所在的侧面上,所述插接件105卡嵌在所述插接槽20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东煌,未经李东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541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