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架纵梁生产线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052731.5 | 申请日: | 2016-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9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 发明(设计)人: | 刘睿;梁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华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B21D53/8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15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架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架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架纵梁生产线。
背景技术
车架纵梁的生产,所需要的设备无非为剪板机,至少上千吨的液压机;传统工艺流程:下料-冲孔-成型-割边等,其工艺流程存在以下不足;1、冲孔精度不高:采用小梁冲时,存在2次、3次甚至多次定位,造成孔边距不准;采用模具冲孔时,所需液压机吨位大,耗能大;2、成型后,翼面受液压机成型拉伸,造成翼面孔边距偏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精度高、且设备成本较小的车架纵梁生产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架纵梁生产线,包括用于输送物料的输送装置;用于将偏平物料整形成槽状物料的整形装置、用于切断物料的切断装置、以及用于在槽状物料上冲孔的冲孔装置,其中整形装置包括多组间隔设置的整形辊,每组整形辊又包括辊面相互贴个的上辊和下辊,所述上滚的辊面上设有环形凹槽,下辊的辊面上设有与环形凹槽配合的环形凸部,各组整形辊的环形凹槽深度沿物料进给方向逐渐增大,且环形凹槽的截面形状逐渐接近于车架纵梁的截面形状;
所述输送装置前端设有开卷机和校平机,卷料套装在开卷机机芯上,卷料端部引料至校平机,校平机挤压料片,使料片平整,整平后的料带输送至引料轮组,引料轮组与校平机之间设有剪断机;引料轮组包括料带左右两侧设置的滚轮,滚轮左右间隙为卷料宽度尺寸,料带在滚轮的引导下输送至整形装置;
所述剪断装置位于整形装置下游,所述剪断装置包括腹面剪断刀具和翼面剪断刀具;
所述剪断装置下游设有第一下料机构,所述第一下料机构包括下料吸盘和下料平台车,剪段完成后,下料机构工作,下料吸盘吸取纵梁送至下料平台车上;检验员检测纵梁的符合性;吊取纵梁至打磨区打磨前后切口;
冲孔装置上游设有上料装置,上料装置包括上料平台车和上料吸盘,打磨后的纵梁吊取至上料平台车,上料吸盘吸取纵梁至上料驱动,上料驱动将纵梁输送至冲孔装置,冲孔装置包括腹面冲孔机构和翼面冲孔机构,纵梁冲孔完毕后输送至第二下料机构,不割孔纵梁直接由第二下料机构下料,割孔纵梁吊装至等离子生产线进行割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纵梁辊压成型生产线生产的纵梁腹面直线度可靠,翼面弯曲和腹面扭曲较小。纵梁三面冲生产线冲孔精度高,公差范围较小。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阶段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俯视图,图2为主视图;
图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阶段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为俯视图,图4为主视图;
图5、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阶段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为俯视图,图6为主视图;
图7、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阶段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是俯视图,图8是主视图;
图9、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阶段结构示意图,其中图9是俯视图,图10是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0所示,一种车架纵梁生产线,包括用于输送物料的输送装置;用于将偏平物料整形成槽状物料的整形装置;用于切断物料的切断装置、以及用于在槽状物料上冲孔的冲孔装置,如图3、4所示,其中整形装置包括多组间隔设置的整形辊5,每组整形辊5又包括辊面相互贴个的上辊和下辊,所述上滚的辊面上设有环形凹槽,下辊的辊面上设有与环形凹槽配合的环形凸部,各组整形辊5的环形凹槽深度沿物料进给方向逐渐增大,且环形凹槽的截面形状逐渐接近于车架纵梁的截面形状。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所述输送装置前端设有开卷机1和校平机2,卷料a套装在开卷机1机芯上,卷料a端部引料至校平机2,校平机2挤压料片,使料片平整,整平后的料带a1输送至引料轮组4,引料轮组4与校平机2之间设有剪断机3;引料轮组4包括料带a1左右两侧设置的滚轮,滚轮左右间隙为卷料a宽度尺寸,料带a1在滚轮的引导下输送至整形装置。
优选的,如图5、6所示,所述剪断装置位于整形装置下游,所述剪断装置包括腹面剪断刀具6和翼面剪断刀具7。
进一步的,如图5、6所示,所述剪断装置下游设有第一下料机构,所述第一下料机构包括下料吸盘8和下料平台车9,剪段完成后,下料机构工作,下料吸盘8吸取纵梁a2送至下料平台车9上;检验员检测纵梁a2的符合性;吊取纵梁a2至打磨区打磨前后切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华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华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527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