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骨架光纤环绕制夹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051498.9 | 申请日: | 2016-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3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 发明(设计)人: | 柳吉铭;郭葆玲;李斌;宋承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C19/72 | 分类号: | G01C19/72;G01C2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嘉华律师事务所 31285 | 代理人: | 黄琮;夏烨 |
| 地址: | 2004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架 光纤 环绕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具,尤其涉及一种无骨架光纤环绕制的夹具。
背景技术
光纤环作为光纤陀螺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光纤陀螺仪的性能,绕制高质量的光纤环对光纤陀螺仪的性能十分重要。用于光纤陀螺仪的传统的光纤环是绕制在金属支架上的,在温度变化、机械振动等会导致光纤环的性能劣化。
此外,由于传统的光纤环绕制方法不能去除金属支架,这造成了光纤陀螺仪的质量和体积增加。目前虽然有不少关于无骨架光纤环及绕环装置的相关报道,但现有的无骨架光纤环绕制夹具结构及绕环方法较复杂,在实际使用中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方便将光纤绕制成光纤环并将其脱环制作成无骨架光纤环、保证光纤环无损、并提高光纤环性能的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骨架光纤环绕制夹具,包括左挡板、右挡板和缠绕轴;所述左挡板和右挡板相对的安装于缠绕轴的两端;在所述左挡板和右挡板上均设有出纤孔;所述缠绕轴包括一对分离的第一半圆柱和第二半圆柱,所述第一半圆柱与第二半圆柱在对接时中间形成一缝隙;该缠绕轴的轴外径大于待绕光纤的最小弯曲直径,该缠绕轴的内径与光纤绕环机固定部件匹配。
优选地,所述左挡板和右挡板均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安装部,在该安装部上开设多个安装孔。
优选地,与所述安装孔相对的缠绕轴两端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左挡板和右挡板通过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固定孔与缠绕轴固定相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半圆柱和第二半圆柱之间的缝隙距离为0.5~1mm。
优选地,所述出纤孔位于左挡板、右挡板与所述缠绕轴相接处。
优选地,所述左挡板和右挡板为环形。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光纤环绕制夹具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该夹具及方法制作的无骨架光纤环脱骨方便,不容易损伤光纤,光学性能稳定,质量一致性及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夹具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具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具中缠绕轴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具中缠绕轴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技术特征、实用新型目的与技术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骨架光纤环绕制夹具,包括左挡板1、右挡板2和缠绕轴3;在本实施例中左挡板1和右挡板2的结构相同,左挡板1和右挡板2为环形。
本实用新型中的左挡板1和右挡板2相对的安装于缠绕轴3的两端;在所述左挡板1和右挡板2上均设有出纤孔4;出纤孔4开设于左挡板1、右挡板2与所述缠绕轴3相接的位置。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缠绕轴3包括一对相分离的第一半圆柱31和第二半圆柱32,并且第一半圆柱31与第二半圆柱32相对接时。其中间形成一缝隙34,该缝隙34的距离为0.5~1mm;该缝隙34在绕制完毕光纤环之后,用于将第一半圆柱21和第半圆柱32内推,便于将左挡板1、右挡板2进行脱离。该缠绕轴3的轴外径大于待绕光纤的最小弯曲直径,该缠绕轴3的内径与光纤绕环机固定部件匹配。
本实施例中的左挡板1和右挡板2均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安装部5,在该安装部5上开设多个安装孔51。与该安装孔51相对的缠绕轴3两端开设有固定孔33;所述左挡板1和右挡板2通过螺钉52穿过所述安装孔51、固定孔33与缠绕轴3紧固相接,并在绕制后可以通过拆卸螺钉52,对左挡板1、右挡板2、缠绕轴3进行分离。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光纤环绕制夹具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该夹具及方法制作的无骨架光纤环脱骨方便,不容易损伤光纤,光学性能稳定,质量一致性及可靠性高。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514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