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沙发搁脚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50910.5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8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顾伟杰;姚永斐;张王良;陈利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飞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20/00 | 分类号: | A47C20/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蔡鼎 |
地址: | 31440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式 沙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居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搁脚,特别是一种折叠式沙发搁脚。
背景技术
家具是由材料、结构、外观形式和功能四种因素组成。其中功能是先导,是推动家具发展的动力;结构是主干,是实现功能的基础。这四种因素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由于家具是为了满足人们一定的物质需求和使用目的而设计与制作的,因此家具还具有功能和外观形式方面的因素。沙发已是许多家庭必需的家具。市场上销售的沙发一般有低背沙发、高背沙发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普通沙发三种。
但是,在家庭用的普通沙发中,一般没有沙发搁脚。即使有沙发搁脚,由于沙发搁脚的长度较大,可以坐3-4人,不利于收起,占用的客厅面积会较大。
所以,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还有待对现有技术中的沙发搁脚进行改进,从而实现沙发搁脚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折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折叠式沙发搁脚,本折叠式沙发搁脚具有能够更便捷的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折叠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折叠式沙发搁脚,包括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架包括两根水平设置的框架横条和若干用于连接框架横条的框架竖条,两根框架横条的一端分别竖直固设有左立柱一和左立柱二,两根框架横条的另一端分别竖直固设有与左立柱一和左立柱二分别相对应的右立柱一和右立柱二,所述的左立柱一和左立柱二上转动设置有左支撑架,左支撑架包括左框架,左框架与左立柱一和左立柱二之间设有能够使左框架相对左立柱一和左立柱二发生转动的连接结构一;所述的右立柱一和右立柱二上转动设置有右支撑架,右支撑架包括右框架,右框架与右立柱一和右立柱二之间设有能够使右框架相对右立柱一和右立柱二发生转动的连接结构二;所述的左立柱一和右立柱一之间转动设置有后支撑架,后支撑架包括后框架,后框架与左立柱一和右立柱一之间设有能够使后框架相对左立柱一和右立柱一发生转动的连接结构三;所述的左框架的左侧、右框架的左侧和后框架的前侧均设有能够分别将其支撑住的支撑结构。
本折叠式沙发搁脚上的左框架通过连接结构一从而能够相对左立柱一和左立柱二发生转动,右框架通过连接结构二从而能够相对右立柱一和右立柱二发生转动,后框架通过连接结构三从而能够相对左立柱一和右立柱一发生转动,通过左框架、右框架和后框架的翻转从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更灵活的调节沙发搁脚的长度和高度。
在上述折叠式沙发搁脚中,所述的连接结构一包括固定在左框架右侧的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所述的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的端部开设有安装孔一,上述的左立柱一和左立柱二上均开设有若干螺纹孔一,所述的安装孔一与对应的螺纹孔一中同时穿设有螺栓一,螺栓一的端部螺纹连接有螺母一。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的一端均固定在左框架上,且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的另外一端均开设有安装孔一,且通过螺栓一和螺母一设置在左立柱一和左立柱二螺纹孔一上。
在上述折叠式沙发搁脚中,所述的连接结构二包括固定在右框架左侧的连接杆三和连接杆四,所述的连接杆三和连接杆四的端部开设有安装孔二,所述的右立柱一和右立柱二上均开设有若干螺纹孔二,所述的安装孔二与对应的螺纹孔二中同时穿设有螺栓二,螺栓二的端部螺纹连接有螺母二。连接杆三和连接杆四的一端均固定在左框架上,且连接杆三和连接杆四的另外一端均开设有安装孔二,且通过螺栓二和螺母二设置在右立柱一和右立柱二螺纹孔二上。
在上述折叠式沙发搁脚中,所述的连接结构三包括固定在后框架后侧的连接杆五和连接杆六,所述的连接杆五和连接杆六的端部开设有安装孔三,所述的左立柱一和右立柱一上均开设有若干螺纹孔三,所述的安装孔三与对应的螺纹孔三中同时穿设有螺栓三,螺栓三的端部螺纹连接有螺母三。连接杆五和连接杆六的一端均固定在左框架上,且连接杆五和连接杆六的另外一端均开设有安装孔三,且通过螺栓二和螺母二设置在左立柱一和右立柱二的螺纹孔三上。
在上述折叠式沙发搁脚中,所述的安装孔一的高度大于安装孔二的高度,安装孔一离左立柱一上端之间的距离等于连接杆一的竖直高度,安装孔二离右立柱上端之间的距离等于连接杆二的竖直高度;所述的安装孔三的高度大于安装孔二的高度且小于安装孔一的高度,安装孔三离右立柱上端之间的距离等于连接杆三的竖直高度。采用这样的设置方式,从而能够在折叠翻转过程中发生干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飞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飞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509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