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脱轨转向架的承载鞍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50687.4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4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神圣;刘凤伟;王宝磊;姜瑞金;徐勇;陈祖顺;张良威;肖光毅;罗辉;刘爱文;易军恩;黎巧能;江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5/50 | 分类号: | B61F5/50;B61F5/2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021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轨 转向架 承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运输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脱轨转向架的承载鞍。
背景技术
重载铁路运输是铁路货运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随着我国铁路货车轴重的增大,铁路货车转向架进行了多次更新换代。侧架作为连接车轮和摇枕的关键零件,承受了复杂多变的载荷冲击,是主要受力部件。随着转向架性能的提高,对侧架的功能要求也逐渐增加,因此侧架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历程,它的结构进行了多次的改进。
列车脱轨是铁道车辆运行中的重大行车事故。脱轨事故的发生,将造成车辆、货物、交通设备和通讯设备的损坏,严重时还将伤及生命,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找出防范的对策,减少货车脱轨事故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针对脱轨问题,可以在车辆上增加脱轨检测装置达到脱轨前预警和脱轨后制动减损的效果。因此如何对转向架的承载鞍进行改进,从而为脱轨检测装置的固定安装提供位置,这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脱轨转向架的承载鞍,其对转向架的承载鞍进行改进,从而为脱轨检测装置的固定安装提供位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防脱轨转向架的承载鞍,所述承载鞍安装于侧架组成与轴箱定位装置之间,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承载鞍朝向车轮的侧面一体铸造成型有一对悬臂梁,所述悬臂梁与所述承载鞍的侧面垂直,所述悬臂梁上还设有用于安装脱轨检测装置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直径大小为10-15mm。
进一步地,所述悬臂梁上的通孔距离承载鞍的侧面为70-80mm。这种距离设计是根据承载鞍内侧面与车轮的距离来确定的,可有效利用这一空隙来安装悬臂梁,而不影响转向架的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一对悬臂梁各设有一个通孔,两个通孔之间的距离为130-150mm。这种设计能够保证脱轨检测装置能够稳定地固定安装到承载鞍与车轮之间,而且不对它们构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在承载鞍朝向车轮的侧面增加了一对悬臂梁,这使得脱轨检测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可以通过螺栓或铆接方式固定安装在所述承载鞍的悬臂梁上,这时脱轨检测装置可以对车轮是否脱轨进行检测。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对转向架的承载鞍进行改进,为脱轨检测装置的固定安装提供位置,以利于脱轨检测装置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防脱轨转向架的承载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图1所示承载鞍上安装脱轨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承载鞍安装在防脱轨转向架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承载鞍1、侧架组成2、轴箱定位装置3、车轮4、悬臂梁5、通孔5a、脱轨检测装置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的防脱轨转向架的承载鞍,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鞍1安装于侧架组成2与轴箱定位装置3之间,所述承载鞍1朝向车轮4的侧面一体铸造成型有一对悬臂梁5,所述悬臂梁5与所述承载鞍1的侧面垂直,所述悬臂梁5上还设有用于安装脱轨检测装置6的通孔5a;
所述通孔5a的直径大小为10-15m;
所述悬臂梁5上的通孔5a距离承载鞍1的侧面为70-80mm;
承载鞍1的一对悬臂梁5各设有一个通孔5a,两个通孔5a之间的距离为130-150mm。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承载鞍1朝向车轮4的侧面增加了一对悬臂梁5,这使得脱轨检测装置6(包括但不限于)可以通过螺栓或铆接方式固定安装在所述承载鞍1的悬臂梁上,这时脱轨检测装置6可以对车轮4是否脱轨进行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506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脱轨检测装置的支承架
- 下一篇:一种带小桌板的火车椅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