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拱隧道中隔墙顶排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50270.8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7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谢廷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电讯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224***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隔墙 排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拱隧道中隔墙顶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防排水是双连拱隧道设计、施工中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中隔墙是双连拱隧道防 排水的薄弱环节所在,中隔墙防排水就是将左、右主洞拱顶汇聚的水有效地排引到中隔墙两 侧底脚的排水沟内。然而,双连拱隧道中隔墙防排水施工中若质量稍不到位,极易导致出现 双连拱隧道中隔墙顶部渗漏水病害,主要是由于当前双连拱隧道施工的普遍作法是先行施工 中导洞,在中导洞开挖完成后即进行中墙结构施工,然后再进行两侧隧道的开挖、支护、防 水及结构施工。由于中墙结构与两侧连拱隧道结构施工间隔时间长,其中又要进行开挖及支 护施工,特别是喷混凝土施工,使得早期中墙施工时的防排水预留接茬很容易破坏,因此中 墙防排水与两侧的连拱隧道防排水系统不能形成整体,造成双连拱隧道结构渗漏水;另外, 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单一的混凝土回填结构,其结构单一、结构力较差,影响墙体的受力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拱隧道中隔墙顶排水结构,以解决现有技 术存在的整体性差、结构力不强、防排水可靠性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连拱隧道中隔墙顶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中隔墙顶部的两道初期支护,所述两道初期支 护呈V型设置形成位于中隔墙内的顶部集水槽,所述顶部集水槽的V型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回 填结构和排水系统,所述中隔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混凝土回填结构与中隔墙之间还设 置有墙身同标号的无砂混凝土结构。
进一步,所述排水系统包括纵向排水管、纵向透水管和竖向主排水管,所述纵向排水管 沿隧道纵深方向纵向设置在初期支护与无砂混凝土结构间的缝隙下方,所述纵向透水管沿隧 道纵深方向纵向设置在初期支护与中隔墙间的缝隙下方,所述竖向主排水管沿隧道纵深方向 设置多根,每一根竖向主排水管均与纵向透水管和纵向透水管连通。
进一步,所述初期支护与中隔墙之间设置有一层防水板。
进一步,所述纵向排水管和纵向透水管的上方设置有多个渗水孔。
进一步,所述中隔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纵向集水槽填充与墙身同标号的无砂混凝土,由于集水沟位于中隔墙内, 使初期支护与中隔墙之间形成整体,保证排水效果的同时,又可以满足中隔墙的受力稳定性, 保证了中隔墙的整体性和受力性能,利于提高排水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 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 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 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 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拱隧道中隔墙顶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 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拱隧道中隔墙顶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中隔墙6顶部的两道初 期支护2,所述两道初期支护2呈V型设置形成位于中隔墙6内的顶部集水槽,所述顶部集 水槽的V型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回填结构8和排水系统,所述混凝土回填结构8与中隔墙6之 间还设置有与墙身同标号的无砂混凝土结构9。
本实施例在纵向集水槽设置混凝土回填结构的基础上,再填充与墙身同标号的无砂混凝 土,由于集水槽位于中隔墙内,使初期支护与中隔墙之间形成一整体,保证排水效果的同时, 又可以满足中隔墙的受力稳定性,保证了中隔墙的整体性和受力性能,利于提高排水的稳定 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电讯职业学院,未经重庆电讯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502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轨胶轮车失速保护电气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清除残留粉尘的捕尘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