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用楼梯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50250.0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7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俞东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湖市华海造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7/14 | 分类号: | B63B2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楼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船用楼梯。
背景技术
当人们在攀高或者下降时,经常会使用到楼梯进行,而船上也同样有使用到船用楼梯进行攀高作业或者眺望,这样的楼梯在下雨时雨水就会直接下落到楼梯上,并造成人在使用船用楼梯时容易分发生滑动。
目前,申请号为CN10366975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防滑楼梯踏板,它包括可用于组装成楼梯一部分的踏板,所述踏板包括上表面设置成波纹状防滑槽的防滑板以及可以用于卡合防滑板的楼梯底板,并且在所述楼梯底板的两侧设置有集水盒。即通过在楼梯上设置踏板,并把踏板设置成波纹状从而起到防滑的作用,并且在楼梯两侧设置集水盒收集落到楼梯上雨水。但是该楼梯在下雨后在虹吸现象下雨水会流进到踏板与楼梯之间,这样在雨水的作用下使得踏板与楼梯之间容易发生相对滑动,这样人站在踏板上时也容易发生滑动,安全系数低,不仅如此,由于踏板与楼梯之间的密封性较好,这样当雨水进入到踏板与楼梯之间后,雨水就难以挥发,水份的长时间停留对楼梯造成较大的损坏。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系数高、使用寿命长的船用楼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船用楼梯,包括横体和竖体,所述横体与竖体之间呈锐角设置,所述横体上固定连接有防滑条,所述防滑条底部设置有镂空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横体上设置的防滑条能够有效的防止发生滑动,并且即使在横体上落有雨水时,防滑条与横体之间为固定连接,不会发生相对滑动,可以正常进行防滑,安全系数高;并且由于防滑条以及镂空部均是与外界直接接触的,这样就能够防止水份的残留,防止了楼梯的生锈坏死,楼梯的使用寿命长;不仅如此,由于横体与竖体之间呈锐角设置,这样就能够使得各阶横体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存在有重合,这样当横体支撑人体进行正常使用的同时,使得在同等高度的楼梯上横体的总长度变短,即节省了楼梯的总长度,这样就减小了楼梯的占有的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横体与竖体之间的锐角角度大小为75°~8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横体与竖体之间角度大小介于75°到85°之间时,楼梯在承受较大作用力的同时,也节省了楼梯占用的空间,综合空间性能最高。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条的方向与横体和竖体之间连线的方向一致,并且防滑条的两端均留有空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滑条主要是中间部分起着防滑的作用,当其两端留有空隙时,通过空隙落到横体上的雨水能够更快的流下,而不会残留,提高了防滑条的综合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条至少设置有两条,并且防滑条均平行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至少两条平行的防滑条同时作用时,提高了防滑条的防滑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条位于靠近横体外侧边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楼梯时通常是作用在横体的外侧边缘部分,防滑条位于此处时,能够更好的起到防滑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条靠近横体与竖体向内连接方向的一端呈直角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直角设置的防滑条能够更好的起到防滑的作用,提高了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横体从上至下宽度逐次减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较低处的安全系数高于较高处,这样当横体从上至下宽度逐次减小时,保证了足够的安全系数的同时,也节省了楼梯占用的空间,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扶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扶手能够提供一个支撑,提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横体与竖体之间呈锐角设置,并且横体从上之下其宽度逐次减小,这样就能够减小楼梯占用的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其二:在横体上设置防滑条并且防滑条下部设置有镂空部,两侧留有空隙,这样当雨水落到楼梯上之后,雨水能够较方便的从镂空部以及空隙处流走,至少两条防滑条能够更大程度上起到防滑作用,而且防滑条靠近横体和竖体的内连接端呈直角设置,能够提供一个足够大的阻力作用,安全性更高,并且雨水在楼梯上不会残留,所以不会对楼梯造成损伤,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湖市华海造船有限公司,未经平湖市华海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502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AUV尾部推进结构
- 下一篇:迎宾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