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孔的轻合金型材挤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47387.0 | 申请日: | 2016-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0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陆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利昌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25/02 | 分类号: | B21C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邬玥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 挤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带孔的轻合金型材挤压模具。
背景技术
在要求节能环保的呼声下,很多产业都要求轻量化,低能耗。铝合金、 镁合金、钛合金,通常被称为轻合金,在轻合金型材生产工艺中,挤压模具 是一种非常常用的生产设备。
带孔的型材,如果在产品挤压成型时就能一次成型,就能减少后续冲孔 的工序,就能降低成本。在型材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挤压模具对型材进 行塑型,目前,挤压模具存在热量散发满,散热效果差的缺陷,长时间使用 容易造成模具损坏。由于一些材质流动性差,材质硬,在挤压此类型材时, 模具受力很大,从而导致模具变形,当变形达到模具的最大变形量,模具就 无法进行生产。有些挤压模具进料速度慢,金属和温度分布不均匀,加上材 质流动性差,生产出的产品密度不均匀,良品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性能好、进料速度快、 金属和温度分布均匀、提高产品良品率的带孔的轻合金型材挤压模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带孔的轻合金型材挤压模具,其包 括凸模和凹模,凸模和凹模固定连接,凸模内安装有固定工头,凸模设有若 干分流孔,凸模中心设有十字交叉的分流桥,十字交叉的分流桥将凸模中心 的分流孔分割为四个小分流孔,凹模设有焊合室,分流孔与焊合室连通,焊 合室设有出料口,凹模设有与出料口相连通的工作带,固定工头凸出凸模的 下端面,焊合室的出料口设有固定工头过孔,凹模的工作带设有容置固定工 头的容置孔,凹模设有与工作带连通的卸料口。由此,设置多个分流孔和十 字交叉的分流桥,将挤压模具的料流分成多股,改变金属流量,提高了模具 的进料速度,各股料流入焊合室中汇合,使得各个部位的温度分布均匀,料 流经焊合室的出料口,进入工作带,同时,料流沿着固定工头流下,料流被 挤压成型出带孔的产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焊合室为蝶形焊合室。由此,传统圆形焊合室的两 分流孔之间会产生一个十分明显的死区,不仅增大了挤压阻力,还会影响焊 缝质量,而蝶形焊合室,有利于消除这种死区,提高焊缝品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焊合室的出料口内设有阻流块,阻流块固定于凹模。 由此,设置阻流块能够调整型腔内料流的流动阻力,促进流速均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焊合室的深度大于分流桥的宽度的一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分流桥的桥顶至凸模的下端面的距离为3~10mm。 由此,料流从四个小分流孔流出,先汇合再一起进入焊合室,分流桥的桥顶 凹于凸模的下端面,能减少焊合室内的料流对分流桥的作用力,防止分流桥 的断裂,延长了模具使用的寿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带孔的轻合金型材挤压模具还包括对凸模和凹模进 行限位的定位销和进行固定连接的螺栓。由此,通过定位销的定位使得凸模 和凹模配合精度更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模和凹模的外侧表面均设有吊模螺丝孔。由此, 挤压模具的体积一般都比较大,重量也比较大,所以设置吊模螺丝孔方便模 具的安装和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科学合理,凸模利用多个 分流孔和十字交叉的分流桥,将料流分成多股,改变金属流量,提高了进料 速度,各股料流入焊合室中汇合,使得各个部位的温度分布均匀,保证了产 品的质量;利用固定工头,将料流挤压成型出带孔的产品;固定工头还能将 凹模和凸模内的热能进行有效的吸收和传递,并散发到空气中,提高了模具 的散热性能,延长了模具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孔的轻合金型材挤压模具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 图;
图2是分流孔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3是焊合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利昌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利昌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473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校直压杆
- 下一篇:穿水冷却装置及其保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