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电暖器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45242.7 | 申请日: | 2016-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9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莉;吴钦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程新敏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zigbee 技术 电暖器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控控制技术,尤其是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电暖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追求舒适生活的同时,最重要的是人们的生命安全。在天气寒冷的时候,人们会配备一些加热装置来御寒,比如空调、电热毯、电暖器等等,在享受这些电器设备带来温暖的同时人们往往忽略了安全。市面上出售的电暖器,大多都是机械式的,只有开和关的简单功能,完全不符合电器使用的安全标准。特别是当人们在夜里睡觉的时候,往往是长时间开着电暖器,这就导致电暖器温度过高而引发火灾,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重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一现象设计出一种智能的电暖器设备。
由于多线路会给电暖器的使用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而且使用也不方便,所以考虑把无线技术运用到数据传输当中。而常用的无线技术中ZigBee技术以其低功耗、低成本、低速率等优点,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无线通信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家庭智能化、工业控制等众多领域。如今电暖器大多都是机械操作,而且都是建立在线缆连接的基础上,往往体积和功耗大,增加了电暖器使用的风险,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实时、连续、长时间地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的基于ZigBee技术的电暖器控制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电暖器控制装置,包括主控芯片,在主控芯片的输入端设置ZigBee协调器及CC2530射频模块,在每间房屋的电暖器上设置传感器,ZigBee无线传感器节点与对应的传感器连接,ZigBee无线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连接方式与ZigBee协调器及CC2530射频模块连接,在主控芯片的输出端依次设置以太网芯片和PC监控中心装置。
前述的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电暖器控制装置中,所述主控芯片采用STM32F103ZET6作为核心主体,利用主控芯片中ZigBee无线星状网络拓扑结构将多路传感器信息传给主控芯片内。
前述的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电暖器控制装置中,所述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测量的环境温度、烟雾等信号传递给STM32单片机,STM32对这些数据进行智能处理,然后发出指令做出控制。同时数据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安保人员通过这些数据对人们电暖器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当火灾之前,安保人员可以迅速赶到现场进行告知以及及时做好救火措施,极大地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提供保障,加强了电暖器使用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以及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架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无线传感器网关协议转换模型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协调器组网流程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STM32结构框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源模块电路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以太网网关原理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PC监控中心装置上显示器的按键和LED电路原理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STM32余传感器连接原理图;
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软件流程图;
附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网路协调器节点软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电暖器控制装置,如附图1所示,包括主控芯片1,在主控芯片1的输入端设置ZigBee协调器及CC2530射频模块2,在每间房屋的电暖器上设置传感器3,ZigBee无线传感器节点4与对应的传感器3连接,ZigBee无线传感器节点4通过无线连接方式与ZigBee协调器及CC2530射频模块2连接,在主控芯片1的输出端依次设置以太网芯片5和PC监控中心装置6。
其中该主控芯片1采用STM32F103ZET6作为核心主体,利用主控芯片中ZigBee无线星状网络拓扑结构将多路传感器信息传给主控芯片内,该传感器3包括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452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