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浇筑模板拉杆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44493.3 | 申请日: | 2016-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6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秦晓波;孙兴华;杜承波;孙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65 | 分类号: | E04G17/065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周雪峰;杨冬 |
地址: | 617099 四川省攀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浇筑 模板 拉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浇筑用的模板,具体的是用于对木枋、木模板加固的拉杆。
背景技术
传统混凝土浇筑的木模施工,是用木模板拼合成浇筑体的型腔,在木模板外围安装木枋, 用于型腔加固,并且有螺纹拉杆穿透相对侧的木模板,拉杆两端均用螺母锁紧,实现木模板 对拉紧固,随后可以在型腔浇筑混凝土。
采用上述实施方式,混凝土初凝后,需要在拆模时将拉杆从浇筑体中抽出,抽出拉杆的 操作过程费时费力,而且会在浇筑体中留下孔洞。为了保证混凝土构件防水性能和外观质量, 又需要消耗工时对每个孔洞进行填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浇筑模板拉杆,能实现木模板、木枋加固, 并且不会在浇筑体中留下孔洞。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浇筑模板拉杆,包括拉杆本体,所述拉杆本体截面为T字形,T字形的大尺寸端为拉杆 头,T字形另一端为拉杆部,所述拉杆部设置有夹片,还设置有用于锁紧夹片的锁紧件。
进一步的,所述夹片靠近拉杆头的一侧设置有定位空槽。
进一步的,所述拉杆头形状为长方形板状,所述定位空槽的延伸方向与拉杆头的长度方 向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夹片包括套设部和弯曲部,所述套设部设置有用于所述拉杆部穿过的通 孔,所述弯曲部向拉杆头和拉杆部方向弯曲,所述定位空槽位于弯曲部、套设部和拉杆部之 间。
进一步的,所述拉杆头与拉杆部连接处设置有内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拉杆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锁紧件为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浇筑模板拉杆,其截面形状为T字形,拉杆头可以压住木 模板开设的适配凹槽中,在夹片的定位空槽内设置钢管,利用锁紧件将钢管锁紧。可以实现 木模板和木枋的充分紧固,而且木模板内部型腔平整,不会在浇筑体中留下孔洞,浇筑体表 面也无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浇筑模板拉杆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浇筑模板拉杆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拉杆本体1、拉杆头11、拉杆部12、夹片2、定位空槽21、套设部211、 弯曲部212、锁紧件22、木枋31、木模板32、钢管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浇筑模板拉杆,包括拉杆本体1,所述拉杆本体1截面为T字形,T字形的大尺寸端为拉 杆头11,T字形另一端为拉杆部12,所述拉杆部12设置有夹片2,还设置有用于锁紧夹片2 的锁紧件22。
如图1~3所示:拉杆本体1截面为T字形,T字形的大尺寸端为拉杆头11,用于嵌入木 模板开设的适配凹槽中,拉杆部12用于穿透木模板32和木枋31的区域,并且有锁紧件22 将夹片2锁紧在靠近木枋31的位置,夹片2与木枋31之间可以卡设钢管33之类的强度支撑 件,用于将木模板32和木枋31压紧。
其使用方法可以是,如图3所示,木模板32拼合成浇筑型腔,在木模板32的型腔内壁 开设与拉杆头11形状适配的凹槽,在木模板32外壁按一定间隔的重复安装木枋31,用于对 木模板32加固。
将拉杆部12穿透木模板32,并且让拉杆头11正好嵌入木模板32的凹槽中,拉杆部12 从木枋31的间隙处穿出,用钢管33设置在靠近拉杆头11处,并且钢管33长度方向与木枋 31长度方向垂直布局,利用夹片2和锁紧件22将钢管33位置限定在木枋31处,实现木模 板32、木枋31整体加固。
随后可以对浇筑型腔相邻面的钢管33采用脚手架扣件连接紧固,得到完整紧固的浇筑型 腔,混凝土浇筑初凝后,拆除木枋31、木模板32和拉杆本体1,即可得到完整的混凝土浇筑 体,其外表面平整,内部无孔洞,无需修补。
进一步的,拉杆头11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例如圆饼形、长方形板状等,优选的可以在 所述拉杆头11与拉杆部12连接处设置有内倒角。上述内倒角便于拉杆部12穿透木模板32 时位置对中。
钢管33也可以是用其他加固部件替代,例如工字钢。夹片2和锁紧件22用于钢管33的 位置限定,夹片2与钢管33的接触面可以设置增加摩擦的软垫或者刻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444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