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佛珠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43970.4 | 申请日: | 2016-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6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覃世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覃世文 |
主分类号: | A44C23/00 | 分类号: | A44C23/00;A47G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 |
地址: | 547511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佛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艺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佛珠。
背景技术
佛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在僧俗间的广泛使用。目前越 来越多的人喜欢佩戴佛珠,以在面对烦恼、喧嚣时,不尤不饰,不骄不躁, 并祈求平安、长保喜乐,且佛珠在宗教寓意之外更成为时尚文化的符号。人 们常需要把佛珠通过珠孔穿在绳子上以形成串,从而作为手链或挂珠使用。 但是,现有的珠孔与绳子的摩擦较大,会加剧绳子的磨损,绳子容易断裂, 从而导致佛珠的丢失。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 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 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佛珠,从而克服现有的珠孔会加剧绳子 磨损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佛珠,其包括:珠体;珠孔, 其贯穿所述珠体以在所述珠体的表面形成两个孔口;以及倒角,所述珠孔的 两个孔口处各修磨有一倒角。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珠体的直径为8-12mm。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珠孔的直径为2.5-3.5mm。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倒角与所述珠体的表面的交接处通过圆 弧过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个孔口处修磨倒角,从而使孔口与绳子光滑接触, 以减缓对绳子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且倒角能够便于绳子伸入珠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佛珠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珠体,2-珠孔,3-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 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 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 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佛珠的结构示意图,该 佛珠包括珠体1、珠孔2以及倒角3,珠体1为类似于球状,珠孔2贯穿珠体 1以在珠体1的表面形成两个孔口,珠孔2经过珠体1的中心,两个孔口对称 分布。珠体1的直径为8-12mm,珠孔2的直径为2.5-3.5mm,例如,当珠体 1的直径为10mm时,珠孔2的直径可选为3mm。
珠孔2的两个孔口处各修磨有一倒角3,倒角3呈锥形孔状,倒角3的母 线可以为直线,也可以为圆弧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珠孔2的两个孔口处修 磨倒角,从而使孔口与绳子光滑接触,以减缓对绳子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且倒角能够便于绳子伸入珠孔。优选地,倒角3与珠体1的表面的交接处通 过圆弧过渡,以进一步减缓绳子的磨损。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 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 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 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 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覃世文,未经覃世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439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闪光求救拐杖
- 下一篇:具有发光芯片的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