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输送管压接式接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43415.1 | 申请日: | 2016-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8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海;宋功业;鲁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L21/02 | 分类号: | F16L2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211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输送 管压接式 接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混凝土输送管压接式接头装置,是为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输送管道 的接头可靠密封而设计的,属于建筑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泵送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泵对需要泵送的混凝土施加高压,通过混凝土输送管, 泵送到混凝土浇筑地点进行浇筑;泵送混凝土的必要条件是混凝土输送管道接头密封可 靠,一旦混凝土输送管接头部位不严密,发生漏气现象,混凝土将无法通过混凝土输送管泵 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输送管压接式接头装置,可以解决混凝土输送管接头不 严密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方案的具体做法是: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混凝土输送管连接的接头部位用橡胶垫圈覆盖,将接头上 盖1与接头下盖2包裹在橡胶垫圈外部,压紧压接口4就可以使混凝土输送管连接接头可靠 密封,不漏气。
混凝土输送管压接式接头装置由接头上盖1、接头下盖2、铰3、压接口4、销钉5、橡 胶垫圈6与混凝土输送管7组成的;接头下盖2一端通过铰3与接头上盖1铰接,另一端通过销 钉5与压接口4连接;橡胶垫圈6外包在混凝土输送管7的接口处,外围被接头上盖1与接头下 盖2包裹着。
接头上盖1与接头下盖2都是半环状部件,半环两端都有连接件;接头上盖1与接头 下盖2各自的一端都与铰3相连,通过铰3接头上盖1与接头下盖2连接成整体,并能通过铰3 发生相对转动;
接头下盖2的另一端有连接板,接头下盖2的连接板的开口处有一垂直于开口方向 的小孔,孔径与销钉5的直径相同,压接口4通过销钉5连接在接头下盖2的连接板的开口处;
压接口4工作时,将接头上盖1与接头下盖2固结,使接头上盖1与接头下盖2形成圆 环,固结在混凝土输送管7的接口的外围;
接头上盖1与接头下盖2的半环体的内圈有槽,工作时,接头上盖1与接头下盖2一 端通过铰3铰接,另一端通过压接口4形成圆环槽,将橡胶垫圈6外包在混凝土输送管7的接 口处,密封固结。
铰3是接头上盖1与接头下盖2的连接件。
压接口4是弧形卡扣,工作时将接头上盖1与接头下盖2卡紧,使橡胶垫圈6堵塞着 混凝土输送管7的接头的缝隙。
销钉5是杆状部件,是压接口4与接头下盖2的连接件。
橡胶垫圈6是环状的柔性部件,内环直径与混凝土输送管7的接头部位的外径相 同,外环直径与接头上盖1与接头下盖2工作时的环状槽的最大直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泵送混凝土时的输送管接头严密可靠,保证混凝 土泵送施工能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混凝土输送管压接式接头装置示意图;
图21-1剖面图;
图3混凝土输送管压接式接头装置连接示意图。
图中:1-接头上盖;2-接头下盖;3-铰;4-压接口;5-销钉;6-橡胶垫圈;7-混凝土输 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某工程如图1、图2、图3所示,在混凝土输送管连接的接头部位用橡胶垫圈覆盖,将 接头上盖1与接头下盖2包裹在橡胶垫圈外部,压紧压接口4就可以使混凝土输送管连接接 头可靠密封,不漏气。
混凝土输送管压接式接头装置由接头上盖1、接头下盖2、铰3、压接口4、销钉5、橡 胶垫圈6与混凝土输送管7组成的;接头下盖2一端通过铰3与接头上盖1铰接,另一端通过销 钉5与压接口4连接;橡胶垫圈6外包在混凝土输送管7的接口处,外围被接头上盖1与接头下 盖2包裹着。
接头上盖1与接头下盖2都是半环状部件,半环两端都有连接件;接头上盖1与接头 下盖2各自的一端都与铰3相连,通过铰3接头上盖1与接头下盖2连接成整体,并能通过铰3 发生相对转动;
接头下盖2的另一端有连接板,接头下盖2的连接板的开口处有一垂直于开口方向 的小孔,孔径与销钉5的直径相同,压接口4通过销钉5连接在接头下盖2的连接板的开口处;
压接口4工作时,将接头上盖1与接头下盖2固结,使接头上盖1与接头下盖2形成圆 环,固结在混凝土输送管7的接口的外围;
接头上盖1与接头下盖2的半环体的内圈有槽,工作时,接头上盖1与接头下盖2一 端通过铰3铰接,另一端通过压接口4形成圆环槽,将橡胶垫圈6外包在混凝土输送管7的接 口处,密封固结。
铰3是接头上盖1与接头下盖2的连接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434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