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共模抑制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41923.6 | 申请日: | 2016-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3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金姣;唐雄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P1/203 | 分类号: | H01P1/20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郭晓华 |
地址: | 314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抑制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电子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新型共模抑制滤波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一些不必要的电磁辐射以及寄生效应,与数据传输率及工作频率 同步增长。电缆和数据设备接口所引入的放射噪声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因此,EMC 器件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
常规意义上的滤波器主要是选频器件,EMC共模滤波器主要作用则是滤除噪声;用在传 统的家电,通信及便携电子产品,市场规模数以亿计。
现有的共模抑制滤波器存在着结构设计不合理,滤波器过滤效果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新型共模抑制滤波器,以解决现有滤波器结构 设计不合理,滤波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滤波器为三层夹心结构,三层夹心结构中间层为陶瓷层, 陶瓷层的上下两层为铁氧体层,陶瓷层内设有耦合线组,耦合线组包括层叠放置的上耦合线 和下耦合线,上耦合线和下耦合线为螺旋排布结构,耦合线组上层和下层设有引出端,上耦 合线和下耦合线的线径大小为30μm-50μm,上耦合线和下耦合线的螺旋线线距大小为20μ m-40μm,上耦合线和下耦合线之间的层距大小为15μm-50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共模抑制滤波器,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滤 波效果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滤波器的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滤波器的立体图透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滤波器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滤波器另一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该滤波器为三层夹心结构,三层夹心结构中间层为陶瓷层 2,陶瓷层2的上下两层为铁氧体层1、铁氧体层3,陶瓷层2内设有耦合线组,耦合线组包 括层叠放置的上耦合线4和下耦合线5,上耦合线4和下耦合线5为螺旋排布结构,耦合线组 上层和下层设有引出端7和引出端6。
上耦合线4和下耦合线5的线径大小为30μm-50μm,上耦合线4和下耦合线5的螺旋线 线距大小为20μm-40μm,上耦合线4和下耦合线5之间的层距大小为15μm-50μm。
厚度上,目前流延线距小大为最小为40μm,而本实用新型的滤波器线距小大可达到最小 20μm。
结构上本实用新型采用新型的共模抑制滤波器结构,从而具有相当大的电感量,对共模 电流起到抑制作用。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 本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419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开槽CBN电铸砂轮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粘合的磨料物品和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