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离粘贴裂缝防水的路面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040422.6 | 申请日: | 2016-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5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 发明(设计)人: | 马银华;邓冲;任俊杰;唐羽;黄锋;赵朝华;谷建义;李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1C11/02 | 分类号: | E01C1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隔离 粘贴 裂缝 防水 路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养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道路裂缝治理的隔 离粘贴裂缝防水的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铺设好的公路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损耗后,基层会发生开裂的现象,导致面层 形成反射裂缝,水直接进入到基层内部。如不能及时处置,在行车的作用下胶 结料和细集料逐渐失散,基层松散破坏,最终形成结构性破坏。目前我国公路 补缝有采用成品贴缝带的方法,但是存在与水泥路面的黏结力不好,不能适应 缝隙的伸缩形变而造成密封效果不好、贴缝带破损,容易被车轮带走我等问题, 因为现有的贴缝带一般是采用在裂缝处满贴的方式,缝端应力集中致使局部脱 空,且现有沥青质贴缝带与路面的黏结强度不高,尤其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而 言,因受路表刻槽的影响,成品贴缝带与路面的有效粘贴面积明显减小(刻槽 处脱空无黏结),使得脱空区不断发展扩大,当雨水从侧面进入脱空区后,仍可 进入路面结构内部;严重情况下,若界面黏结力不足以抵抗轮胎摩擦力的长期 作用,短时间内会造成贴缝带的滑移脱落,失去其防水功能。同时,成品贴缝 带具有固定的宽度和较大的厚度,路表裂缝走向不规则时,粘贴处理十分麻烦, 难免出现局部防水遗漏的现象;也有采用扩槽灌缝的补缝方法,但是容易造成 啃边等结构性损伤隐患,且源消耗大,此外,热施工材料补缝在施工过程中沥 青产品加热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同时还会 污染环境,而且人工成本高,设备投入大,导致施工成本偏高等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常温施工补缝用防水贴,搭接方便,与路面黏结力强, 能够适应缝隙的伸缩形变,密封性和防水效果好,耐久性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常温施工型隔离粘贴裂缝防水 的路面结构,搭接方便,与路面黏结力强,能够适应缝隙的伸缩形变,密封性 和防水效果好,耐久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离粘贴裂缝防水的路面结构,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 带有裂缝的路面层以及黏结固定于裂缝上可随裂缝伸缩变形的弹性防水底层和 防水面层,所述防水底层和防水面层相互无黏结;
进一步,所述防水底层和防水面层之间设置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与防水面 层或/和防水底层无黏结;
进一步,所述隔离层的长度和宽度不小于防水底层的长度和宽度;所述隔 离层厚度小于0.5mm;
进一步,所述防水底层宽度小于防水面层宽度;
进一步,所述防水底层黏结固定于裂缝两侧各1-2cm的路面;所述防水面 层覆盖防水底层黏结固定于防水底层以外的路面;
进一步,所述防水面层为铺设黏结的至少一层纤维布,采用柔性环氧树脂 结构胶黏结固定;所述防水底层为改性沥青或其他弹性、粘弹性材料。;
进一步,所述防水面层由柔性环氧树脂结构胶渗透纤维布层整体黏结形成 复合结构层;所述纤维布为长丝双向机织纤维布。
进一步,所柔性环氧树脂结构胶延伸率>10%,弹性模量<1GPa;所述纤 维布的抗拉强度>400MPa,弹性模量<15GPa,极限伸长率>15%;
进一步,在所述防水面层上均匀喷砂形成抗磨层;
进一步,所述抗磨层材料为金刚砂、石英砂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隔离粘贴裂缝防水的路面结构,, 形成具有一定弹性形变的防水结构以适应缝隙的伸缩形变,并分散裂缝的伸缩 变形产生的应力,使其不会集中到一点,具有高低温性能优良和防水密封效果 好的特点,裂缝伸缩变形施加给防水层的应变力都不会超过该材料自身的极限 应变,使防水层的使用寿命延长,能够有效保证防水效果,该防水处理结构形 成的防水贴一方面具有较强的黏结力,同时又能适应变形,该结构施工时无需 大型设备,常温施工,方便快捷,具有很好的时效性,即时防止裂缝对道路产 生的破坏;可随缝裂缝走向任意铺设,确保封缝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404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电站电能计量远程监测方法
- 下一篇:电动汽车回馈制动扭矩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