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感染的气管切开套管封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40278.6 | 申请日: | 2016-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29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吕岩;贾大林;贾鹏宇;庞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16/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孟祥斌;朱萍 |
地址: | 110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染 气管 切开 套管 封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领域,涉及一种抗感染的气管切开套管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术是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在其后的治疗过程中需待患者呼吸平稳、无胸闷、憋气并能自行排痰后方可去除该套管。
但由于气管套管直接与大气相通,气道内的水分容易散失,同时失去了鼻腔的过滤保护功能。患者在吸气时极易将空气中的异物或者食物残渣以及饮水吸入呼吸道,从而引起吸入性感染,加重患者病情。
目前临床上尚没有与气管套管相匹配的医疗用具。医护人员常常采用自制的橡胶塞、软木塞、胶布、棉签、纱布卷等简陋的工具试堵。不仅制作繁琐,浪费时间,而且纱布和棉签易脱落棉絮类异物,进入喉管会导致呼吸不畅或感染,而木塞或瓶塞类不透气,容易导致患者呼吸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感染的气管切开套管封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感染的气管切开套管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氧气管1、滴入管2、夹子3、盖体4、固定装置5、支撑部件6和底托7;所述盖体4的圆柱状结构中空,其外径等于气管切开套管的内径;所述底托7为空心结构,其一端与固定装置5连接固定在盖体4上,另一端为活动端;支撑部件6用于放置底托7的活动端。
进一步,所述支撑部件6为可变形部件,如橡胶、硅胶等。
进一步,所述底托7的外径等于盖体4的中空圆柱状结构的内径。
进一步,所述底托7的外边缘略高于内边缘。
进一步,所述底托7上连接有凸起8。
进一步,所述底托7上放置药物涂层片9。
进一步,所述药物涂层片9包括氧气孔91和滴入孔92,氧气孔91与氧气管1相匹配,滴入孔92与滴入管2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药物涂层片8的直径大于底托7的内径而小于底托7的外径,所述氧气孔91和滴入孔92位于底托7的空心结构处上方。
进一步,所述药物涂层片上涂有防感染或消炎的药物,药物涂层片可拆卸和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首次研制了一种抗感染的气管切开套管封堵装置,该封堵装置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氧气输入和气道的湿润,同时防止切口的感染和发炎。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一种抗感染的气管切开套管封堵装置结构图。
图2显示了一种抗感染的气管切开套管封堵装置结构图。
图3显示了一种抗感染的气管切开套管封堵装置结构图。
图4显示了底托的结构图。
图5药物涂层片的结构图。
图中,1、氧气管,2、滴入管,3、夹子,4、盖体,5、固定装置,6、支撑部件,7、底托,8、凸起,9、药物涂层片,91、氧气孔,92、滴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抗感染的气管切开套管封堵装置
一种抗感染的气管切开套管封堵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氧气管1、滴入管2、夹子3、盖体4、固定装置5、支撑部件6和用于放置药物涂层片9的底托7。
氧气管1用于连接氧气装置,为患者提供氧气;滴入管2用于湿润气道。当中止氧气输入时,使用夹子3将其夹住。盖体4的圆柱状结构中空,其外径等于气管切开套管的内径;底托7的中心中空,其一端与固定装置5连接固定在盖体4上,另一端为活动端,支撑部件6用于放置底托7的活动端,支撑部件6为可变形结构,如橡胶、硅胶等,当使用外力时底托7压迫支撑部件6向上顶入,底托7可上下活动,底托7的结构如图4所示,外边缘略高于内边缘,以防止放置药物涂层片9时发生滑落,底托7的下端连接有凸起8。
药物涂层片9为包括氧气孔91和滴入孔92的圆形片状,氧气孔91和滴入孔92与氧气管1和滴入管2相匹配,药物涂层片9的直径大于底托7的内直径而小于底托7的外径,药物涂层片9上的氧气孔91和滴入孔92位于底托7的空心结构处上方。药物涂层片9上涂有抗感染或消炎的药物,用于防止切口处的病菌感染或发炎,药物涂层片9可以进行拆卸和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402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医用尿道探子
- 下一篇:一种呼吸内科用雾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