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开缝中空弹性管嵌入接缝防水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039510.4 | 申请日: | 2016-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5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 发明(设计)人: | 马银华;任俊杰;邓冲;黄锋;唐羽;赵朝华;谷建义;李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1C11/10 | 分类号: | E01C1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 弹性 嵌入 接缝 防水 水泥 混凝土 路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水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开缝中空弹性管嵌入接缝防 水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背景技术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可分为纵缝和横缝两大类。与路线中线平行的接缝 称为纵缝,与路线垂直的接缝称为横缝。但是,当路面雨水存在或流动时,雨 水就会从路面的接缝向路面结构渗漏,造成路面结构中积水或含水量增加,最 终导致路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等结构强度下降,另一方面,在车辆的动 静荷载作用下,使路面结构中的积水或渗透水产生动水压力,对路面结构产生 冲刷、淘刷等破坏。在强度下降和动静水压力作用下,最终导致路面结构产生 开裂、断裂等破坏,而这种破坏最初是从接缝处开始逐渐向板块的其他部位延 伸发展,最终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短,行车平稳性和舒适性差,影响 车行速度和行车安全。而现有的针对水泥路面接缝的防水方法,一般采用沥青 封闭路面、路面快的接缝处采用加强钢筋的方法,但是采用沥青接缝,由于受 温差的影响,在低温状态下,沥青及路面板收缩,接缝张开,沥青的封闭效果 不理想,同时还需要经常维护,影响交通和增加维护成本,而采用加强钢筋的 方法,其很难适应混凝土板的变形,尤其是水平伸缩变形和竖向剪切变形,防 水效果不好,使用周期短。目前常用的有沥青基类、聚氨酯类、有机硅类、硅 酮类等填缝料,它们是通过加热施工或常温施工的方式,将配制好的具有一定 稠度和流动性要求的材料灌入路面接缝中,待其冷却凝固或经过数小时的反应 固化后,开放交通。从填缝料的配制到施工、开放交通,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 对道路交通封闭限行有较大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缝中空弹性管嵌入接缝防水 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嵌缝完毕立即开放交通,防水效果好, 能够长期适应混凝土板的变形,尤其是水平伸缩变形和竖向剪切变形,使用周 期长。
本实用新型的开缝中空弹性管嵌入接缝防水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包括水泥 混凝土路面和嵌入接缝内设置并可随路面板的膨胀和收缩而水平伸缩的中空弹 性管,所述弹性管在路面板的挤压作用下至少向上具有一拱形凸起部,在正对 缝隙的中空弹性管面设置有内外连通的开口缝;
进一步,所述中空弹性管为软质管材并与接缝两内侧壁粘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开口缝沿中空弹性管表面纵向等间距线性分布;
进一步,所述中空弹性管开缝面的开缝总长度占中空弹性管长度的1/2以 上;
进一步,所述中空弹性管嵌入接缝内的预压量不小于4mm;
进一步,所述中空弹性管的管壁厚度为1-3mm;
进一步,所述中空弹性管的拉伸强度>5MPa,拉断伸长率>200%,撕裂强 度>20kN/m,硬度>50HA,回弹率>50%。
进一步,所述弹性管材与路面板表面齐平或低于路面板表面设置;
进一步,所述中空弹性管两端与其对应的接缝内侧壁之间以弹性防水材料 密封封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开缝中空弹性管嵌入接缝防水的水 泥混凝土路面,中空弹性防水件预压缩量大,可以有较大的伸展和压缩空间, 可以长期适应混凝土板的变形,尤其是水平伸缩变形和竖向剪切变形,当接缝 的宽度随温度变化时,由于中空弹性管的压缩程度适于其进行伸缩运动,当接 缝宽度变宽时,中空弹性防水件的压缩程度变小或具有小程度的拉伸,弹性管 本身及其与接缝的连接处不会因拉伸而发生破损,当接缝变窄时,弹性防水条 的压缩程度加大,但由于压缩所形成的凸起部和弹性管上的开口缝结构,因此 弹性防水件在接缝伸缩变形和剪切变形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因接缝伸缩、剪切 变形的界面应力而不会因脱离出接缝而造成接缝与弹性管的连接处产生破损 该,该防水构造防水效果好,耐久性好,可以实现常温快速施工、快速开放交 通,相较现有方法和填缝料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有等间距线性分布的开口缝的中空弹性管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95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躺椅式汽车座椅架
- 下一篇:一种变电站电能计量远程监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