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滚动铰链的可折叠厚板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039205.5 | 申请日: | 2016-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1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焱;郭晓磊;康荣杰;李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B5/00 | 分类号: | F16B5/00;F16C11/04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玥 |
| 地址: | 30004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滚动 铰链 可折叠 厚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结构,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采用滚动铰链的可折叠厚板结构。
背景技术
折纸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其本质是将二维的平面材料折叠成三维结构。近年来,根据折纸的折展以及快速、低成本的制造等特性,出现了多种可折叠可展开的工程结构应用,例如用于太阳能帆板、可开合屋顶结构以及机器人等领域。这些应用将折纸模型的板简化为零厚度的刚性体,将折纸模型的折痕简化为铰链来进行运动分析,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板的厚度不能忽略,因而折纸模型实物的运动情况与理论分析的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并会产生物理干涉的问题。陈焱教授提出了将厚板折纸模型等效为过约束机构来进行分析和设计的理论,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过约束机构是一类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特殊机构,该机构仅由转动副连接,制造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且具有单个自由度,运动控制简单。该机构几何上的过约束性使其具有高刚性,然而也对铰链的精度和装配有很高要求,铰链的误差会导致运动无法精确控制、摩擦阻力大等问题。尤其对于厚板折纸结构,传统的转动副装配存在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滚动铰链连接的可折叠厚板结构,该结构具有单个自由度,能够对结构的折叠和展开过程进行单自由度的精确控制,折展比率大,结构和安装简单,折叠与展开的摩擦力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采用滚动铰链的可折叠厚板结构,存在三个相互垂直的对称平面,分别为第一对称平面、第二对称平面、第三对称平面,包括通过滚动铰链相互连接的六个厚板单元,分别为第一厚板单元、第二厚板单元、第三厚板单元、第四厚板单元、第五厚板单元、第六厚板单元,所述滚动铰链包括设置在所述厚板单元上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厚板单元、第三厚板单元、第四厚板单元、第六厚板单元上均设置有两个连接结构,所述第二厚板单元、第五厚板单元上均设置有三个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由与所述厚板单元一体形成的圆角构成,所述圆角上设置有用于通过柔性丝线连接所述连接结构的通孔和凹槽;
所述第一厚板单元、第三厚板单元、第四厚板单元和第六厚板单元均为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二厚板单元和第五厚板单元均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第一厚板单元与所述第六厚板单元关于所述第一对称平面对称,所述第二厚板单元与所述第五厚板单元关于所述第一对称平面对称,所述第三厚板单元与所述第四厚板单元关于所述第一对称平面对称,所述第一厚板单元与所述第三厚板单元关于所述第二对称平面对称,所述第四厚板单元与所述第六厚板单元关于所述第二对称平面对称,所述第二厚板单元自身关于所述第二对称平面对称,所述第五厚板单元自身关于所述第二对称平面对称。
所述圆角的半径小于等于所述厚板单元厚度的一半。
所述圆角为四分之一圆角或半圆角。
所述柔性丝线由钓鱼线或钢丝绳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实用新型为具有单一自由度的可折叠厚板结构,可通过一个驱动实现厚板的折叠与展开,安装及使用方便;
(二)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大的折展比率,折叠后面积可以缩至最小,便于运输和保存;
(三)本实用新型中滚动铰链包括设置在所述厚板单元上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由与所述厚板单元一体形成的圆角构成,所述圆角上设置有用于通过柔性丝线连接所述连接结构的通孔和凹槽;这种设置运动精度高、摩擦力小且连接方式安装简单,能够对结构的折叠与展开精确控制,并可重复使用,还可应用于小型机器人等领域;
(四)本实用新型中厚板单元所具有的刚度、滚动铰链连接的高精度以及过约束机构自身的几何过约束增强了本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五)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厚板单元的形状和尺寸。
附图说明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1至图2-6为图1-1和图1-2中六个厚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滚动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4-1至图4-4为图1-1所示的采用滚动铰链的可折叠厚板结构的折叠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X-第一对称平面Y-第二对称平面Z-第三对称平面;
1-第一厚板单元2-第二厚板单元3-第三厚板单元4-第四厚板单元5-第五厚板单元6-第六厚板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92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