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楼宇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36554.1 | 申请日: | 2016-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6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于红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9/03 | 分类号: | F21S9/03;F21V23/00;F21V23/04;F21V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2 | 代理人: | 徐淑东;王宇杨 |
地址: | 11000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楼宇 公共 区域 照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楼宇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中城市居民楼、办公楼等发展极为迅速。在居民楼 和办公楼的楼道内普遍安装的楼道照明灯系统,一般都是由市电供电,一旦停 电,整个楼道漆黑一片,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并且在这些楼宇中,公共区域 的电费由业主均摊,造成了业主的负担。
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节能灯有很多种类型,节能灯被很广泛的用作楼 宇楼道内的用灯,无论是从灯的耗能量,还是从灯的开关入手都有很多种形式, 但是从能量来源考虑节能的方式却很少。节能环保理念的深入,洁净无污染的 太阳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太阳能的利用大多集中在太阳能热水器 的利用上。
另外,现在楼宇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经常会出现一些常明灯现象,造成 了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的楼宇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消耗能源大、造 成能源浪费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楼宇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将太阳能转化 成电能给楼道提供照明,以节约能源。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楼宇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 蓄电池、控制器、声控传感器、亮度传感器、接触器和节能灯;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声控传感器和所述亮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数据连接,所述控制器 通过接触器与节能灯电连接;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固定架安装在楼宇的墙体上,所述声控传感器、所 述亮度传感器和所述节能灯设置在楼宇的楼道中。
进一步的,还包括:市电接入装置,所述市电接入装置与控制器数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上连接有蓄电池剩余电量采集模块,所述的蓄电池 剩余电量采集模块与控制器数据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火灾探测器和/或手动报警按钮,所述火灾探测器和所 述手动报警按钮分别与控制器数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包括单片机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控制器数据连接的定时开关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还与门禁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为晶体硅电池板、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板、多元化合物太阳能电池板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为镍氢电池组、镍镉电池组、锂电池组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楼宇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实现方便,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给楼道提供照明,节约能源,减轻业 主公摊电费,做到了低碳节能。同时不受市电停电影响,减少安全隐患。
2、设置蓄电池,蓄电池可对电能进行储存,并与蓄电池剩余电量采集模 块连接,能够对蓄电池电量进行检测。
3、设置市电接入装置,在蓄电池电量不足时,可接通市电接入装置,由 市电接入装置为照明系统进行供电。
4、设置声控传感器和亮度传感器,确保只有在光线黑暗或夜晚的情况下, 有人通过时才能点亮楼道灯,避免了照明系统24小时开启损耗能源的现象, 省电、节能且环保。
5、采用节能灯,低能耗、使用寿命长,进一步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楼宇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 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 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 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 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楼宇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 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楼宇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 蓄电池、控制器、声控传感器、亮度传感器、接触器和节能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65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