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偏瘫病人康复助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36235.0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6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梁娟;陈清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00 | 分类号: | A61H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偏瘫 病人 康复 助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助行器,具体是一种偏瘫病 人康复助行器。
背景技术
偏瘫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 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由于偏瘫患 者患足的前脚掌下垂,所以偏瘫患者在走路时必须先扭腰、抬胯,把整条患足 抬高,然后才能往前迈步,每迈出一步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目前,多数的偏瘫病人都借助助行器辅助行走,而现有的助行器存在结构 复杂、使用不方便,制作困难、成本高等问题,不适合偏瘫病人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偏瘫病人康复助行 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偏瘫病人康复助行器,包括软垫、防滑鞋底和若干条固定带,所述的 固定带两端与软垫上表面连接;所述的软垫下表面与防滑鞋底连接;
所述的软垫两侧连接有两条牵引带,所述的牵引带另一端连接有矩形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的软垫上表面设有若干条尼龙绒带,所述的固定带两端设 有尼龙钩带,所述的固定带通过两端的尼龙钩带粘贴在尼龙绒带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软垫下表面设有尼龙绒层,所述的防滑鞋底上表面设有 尼龙钩层,所述的软垫通过尼龙绒层和尼龙钩层与防滑鞋底粘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牵引带上设有圆孔,所述的圆孔内装有金属环,所述的 把手穿过金属环与牵引带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软垫两侧连接牵引带,牵引带 另一端连接把手,偏瘫患者可将软垫放置在患足下,通过拉动把手将患足向上 提起助行,制作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在软垫上方连接固定带固定患足,可防 止软垫掉落,有利于患者行走;通过在软垫下方连接防滑鞋底,防止偏瘫患者 在行走时因地滑等原因而发生摔倒等事故;软垫与固定带和防滑鞋底之间均通 过尼龙搭扣连接,拆换方便,可根据患者脚部尺码选择不同的组合搭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软垫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固定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偏瘫病人康复助行器,包括软垫1、 防滑鞋底9和两条固定带6,软垫1采用海绵垫,其形状与人体足底形状一致, 软垫1两侧连接有两条牵引带2,牵引带2与软垫1之间缝合连接。牵引带2另 一端连接有矩形把手4,牵引带2上设有圆孔,圆孔内装有金属环3,把手4穿 过金属环3与牵引带2连接,偏瘫患者使用时将软垫1放置在患足下,通过拉 动把手4将患足向上提起助行。
软垫1上表面设有两条横向的尼龙绒带5,固定带6两端设有尼龙钩带7, 固定带6通过两端的尼龙钩带7粘贴在尼龙绒带5上,偏瘫患者可将患足穿过 固定带6和软垫1之间,通过固定带6固定患足,防止行走时软垫1掉落,有 利于患者行走。
软垫1下表面设有尼龙绒层8,防滑鞋底9上表面设有尼龙钩层10,软垫1 通过尼龙绒层8和尼龙钩层10与防滑鞋底9粘贴连接,防止偏瘫患者在行走时 因地滑等原因而发生摔倒等事故。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软垫两侧连接牵引带,牵引带另一端连接把手,偏瘫患 者可将软垫放置在患足下,通过拉动把手将患足向上提起助行,制作简单,操 作方便;通过在软垫上方连接固定带固定患足,可防止软垫掉落,有利于患者 行走;通过在软垫下方连接防滑鞋底,防止偏瘫患者在行走时因地滑等原因而 发生摔倒等事故;软垫与固定带和防滑鞋底之间均通过尼龙搭扣连接,拆换方 便,可根据患者脚部尺码选择不同的组合搭配。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 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 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 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未经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62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