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机用单绕组双速变极绕组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035476.3 | 申请日: | 2016-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4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 发明(设计)人: | 戈宝军;赵洪森;陶大军;肖芳;高云鹏;邢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赵洪森;陶大军 |
| 主分类号: | H02K3/12 | 分类号: | H02K3/12;H02K3/28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陈润明 |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风机 绕组 双速变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速变极绕组结构,具体涉及风机用单绕组双速变极绕组结构,属于 风机用电动机绕组设计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节约能源,火力发电厂使用的大型风机通常要求高低两档速度,低风速时电动机 低速运行,高风速时电动机高速运行。现有的大型4000kW以上的近极比变极双速电动机 中,多采用双绕组变极方案,定子槽内放置两套绕组,工作时只有一套绕组在运行,这样 大大降低了绕组的利用率,而且由于体积的限制,线圈所选的线径减少,导致绕组热负荷 高、温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风机通常采用双绕组结构,造成电机利用率低,启 动转矩低,热负荷高,温升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风机用单绕组双速变极绕组结构,包括A、B和C相三相 绕组,每相绕组包括三个并联支路,每相绕组的三个并联支路包括六个接线端,A相绕组 的六个接线端分别为第一A相接线端、第二A相接线端、第三A相接线端、第四A相接线 端、第五A相接线端和第六A相接线端,B相绕组的六个接线端分别为第一B相接线端、 第二B相接线端、第三B相接线端、第四B相接线端、第五B相接线端和第六B相接线端, C相的六个接线端分别为第一C相接线端、第二C相接线端、第三C相接线端、第四C相 接线端、第五C相接线端和第六C相接线端,所述双速单绕组双速变极绕组所嵌入槽数为 162,变极比为P1/P2=24/22。
每个并联支路包括18个串联线圈,每个线圈的匝数相同,若各个槽内的线圈不同, 会影响电机槽内的温度和电机的性能,本实用新型在不丢线圈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减少环 流,提高了线圈的利用率。
所述风机用单绕组双速变极绕组结构为双层绕组结构。
所述风机用单绕组双速变极绕组结构在电机极数为24极下成三个并联星形联接结 构。
A相绕组的第二接线端、B相绕组的第二接线端和C相绕组的第二接线端连在一起作 为A相电源输入端,A相绕组的第一接线端、B相绕组的第一接线端和C相绕组的第一接 线端连在一起作为中性点;A相绕组的第四接线端、B相绕组的第四接线端和C相绕组的 第四接线端连在一起作为B相电源输入端,A相绕组的第三接线端、B相绕组的第三接线 端和C相绕组的第三接线端连在一起作为中性点;A相绕组的第六接线端、B相绕组的第 六接线端和C相绕组的第六接线端连在一起作为C相电源输入端,A相绕组的第五接线端、 B相绕组的第五接线端和C相绕组的第五接线端连在一起作为中性点。
所述风机用单绕组双速变极绕组结构在电机极数为22极下成三个并联星形联接结 构。所述A相绕组的第一接线端、A相绕组的第三接线端和A相绕组的第五接线端连在一 起作为A相电源输入端,A相绕组的第二接线端、A相绕组的第四接线端和A相绕组的第 六接线端连在一起作为中性点;B相绕组的第一接线端、B相绕组的第三接线端和B相绕 组的第五接线端连在一起作为B相电源输入端,B相绕组的第二接线端、B相绕组的第四 接线端和B相绕组的第六接线端连在一起作为中性点;C相绕组的第一接线端、C相绕组 的第三接线端和C相绕组的第五接线端连在一起作为C相电源输入端,C相绕组的第二接 线端、C相绕组的第四接线端和C相绕组的第六接线端连在一起作为中性点。
三相绕组中各个支路每个线圈所嵌入的槽的对应关系为:
A相绕组的第一支路18个线圈依次嵌入槽为:1,2,3,-8,-9,15,16,-23,30, -130,136,137,-143,-144,150,151,-157,-158;
A相绕组的第二支路18个线圈依次嵌入槽为:-76,82,83,-89,-90,96, 97,-103,-104,109,110,111,-116,-117,123,124,-131,138;
A相绕组的第三支路18个线圈依次嵌入槽为:-22,28,29,-35,-36,42,43,-49, -50,55,56,57,-62,-63,69,70,-77,84;
B相绕组的第一支路18个线圈依次嵌入槽为:19,-26,33,34,-40,-41,46,47, 48,-53,-54,60,61,-68,74,75,-8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赵洪森;陶大军,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赵洪森;陶大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54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水排水电机
- 下一篇:压缩机、电机及其定子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