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叠合齿形钢板复合阻尼耗能型可更换连梁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35425.0 | 申请日: | 2016-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6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何晴光;刘鲡佐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29 | 分类号: | E04C3/29;E04C3/293;E04B1/98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地址: | 73005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叠合 齿形 钢板 复合 阻尼 耗能 更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层建筑耗能减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叠合齿形钢板复合阻尼耗能型可更换连梁。
背景技术
由于用地紧张,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成为了现代城市的重要特征。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复杂、预期使用寿命长,且多为民用住宅、城市商业金融中心,使用人口众多,一旦遭遇地震破坏,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社会安定造成严重影响,且高层建筑修复加固困难,耗时耗力,有些构件因为破坏位置的特殊性以及破坏严重性使其难以加固修复,最后整个结构只能被推翻重建,增加了整个建筑的寿命周期成本,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因此,提升现代高层建筑震后功能快速恢复能力迫在眉睫。
剪力墙结构是高层建筑中最常用的抗侧体系,由于建筑开门窗的需要及延性要求,剪力墙开洞口形成连梁,不同墙肢通过连梁相连得以协同工作共同抵抗地震作用。连梁的强度、刚度和变形性能对剪力墙抗震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正常使用及多遇地震作用下,连梁在弹性范围工作,连接剪力墙相邻墙肢,保证结构的抗侧刚度,传统连梁在小震时没有减震性能,高层建筑在小震时只能通过提高刚度来满足位移控制指标的要求,提高刚度后通常建筑物上的地震作用也会增加。设防烈度或罕遇地震作用下,连梁作为剪力墙结构的第一道抗震防线,先于墙肢发生破坏进入塑性耗散地震能量,但传统的钢筋混凝土连梁一般跨高比较小,在地震往复作用下,易发生脆性剪切破坏、延性差,震后难以修复,也无法更换。
过去众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提高传统连梁的延性,一是采用不同的构造措施或配筋方式,如连梁中设缝、配置交叉暗撑、菱形配筋等。二是用钢连梁或组合连梁代替传统的钢筋混凝土连梁组成混合联肢剪力墙结构。这两种方式都可一定程度提高连梁延性,但其共同的缺点是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震后的可修复性或可更换性,震后不易修复或更换。
可恢复功能结构是现行抗震设计的新概念,指地震后不需要修复或在部分使用状况下稍许修复即可恢复其使用功能的结构,其实现方法包括可更换结构构件、摇摆结构、自复位结构等,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可更换连梁的概念,包含了目前已有的各种类型可更换连梁,即一种在地震后易于修复或更换的连梁,连梁自身可以是钢筋混凝土连梁、钢连梁或组合连梁,其构造方式包括对连梁的部分截面进行削弱,或者在连梁上附加一个阻尼耗能部件,或者连梁整体通过某种易于拆卸的方式与墙体相连接,地震后连梁可以方便地进行更换。
目前,已有的可更换连梁大都通过可更换段屈服耗能,但其不足之处是有些可更换耗能部件未充分考虑其受力的合理性,导致耗能材料受拉产生撕裂,从而影响其耗能作用的充分发挥;而有些可更换连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耗能能力,但削弱了连梁与联肢剪力墙协同工作的性能或者改变了墙肢间连梁的传力特征,给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阶段应用商用设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时带来困难。目前提出的多数可更换连梁无法根据地震的强弱分阶段分部件更换,震后完全更换的造价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叠合齿形钢板复合阻尼耗能型可更换连梁。
本实用新型是叠合齿形钢板复合阻尼耗能型可更换连梁,该连梁包括置于跨中的可更换段11及置于所述可更换段11两端的非屈服段13;所述可更换段1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可更换段端板8;所述非屈服段13为普通钢筋混凝土连梁,其内嵌有预埋型钢,且其一端内嵌非屈服段预埋端板9,另一端与剪力墙12相连;所述可更换段端板8与所述非屈服段预埋端板9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两端的非屈服段为普通钢筋混凝土连梁,内嵌有预埋型钢及非屈服段预埋端板,可方便地与可更换段相连。
2、本实用新型在小震下保持弹性,可以为双肢剪力墙及两端连梁非屈服段提供约束,同时也可以通过粘弹性材料耗能地震能量,降低小震时的结构地震响应。中震或者大震下,可更换段通过软钢钢板及粘弹性材料的塑性变形先于墙肢和非屈服段耗散地震能量,保护连梁非屈服段与墙肢的安全,地震后可以对中间的屈服段分部件进行更换,实现震后功能的快速恢复,节约时间成本,降低维修成本。若地震后中间的屈服段破坏不太严重,还可单独对先屈服耗能的软钢钢板进行更换。
3、本实用新型受力机理明确,耗能能力强,构造合理,原材料都属常见材料,加工难度低,施工方便,将消能减震装置与连梁原有功能相结合,不影响原有建筑方案的布置和建筑功能的实现,且震后可以分部件快速修复更换。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54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