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植草沟降洪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35140.7 | 申请日: | 2016-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69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林金华;林泰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保县华鸿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李彦孚;何承鑫 |
地址: | 5337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海绵 城市 理念 植草沟降洪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植草沟降洪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现有的植草沟,其设计结构往往都比较单一,大都采用普通的自然过滤法进行过滤,通过延长雨水渗透时间进而缓解洪水压力。但是这种结构方式,在使用时,如果突遇特大洪水,由于植草沟的地下水为上涨,后期在渗透雨水时往往出现无法排水的情况,这种结构的植草沟往往只能解决部分排水,其抗洪能力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缓解洪涝灾害,更符合海绵城市理念及城市排水需求的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植草沟降洪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植草沟降洪系统,包括设置于城市道路一侧的植草沟排水系统,所述植草沟排水系统包括草皮层,草皮层的下层为种植土壤,所述草皮层设置有一个以上并排设置的植草沟,位于每个植草沟的下端种植土壤内均设置一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上端面正对植草沟位置均设置一过滤网板,集水槽内设置一集水腔,集水腔底部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出水口端汇流于一出水总管,所述出水总管与市政雨水管网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水槽的底部均设置一出水支管,所述出水支管的输出端接一吸水泵,出水支管中间设置电磁阀,出水支管的出水端与备用储池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水槽的四个侧面均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出水孔,每个出水孔上均接一出水导管,所述出水导管与出水孔相接,出水导管内设置一出水通道,出水导管外壁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与出水通道相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植草沟之间均设置一植草凸面,所述植草凸面呈圆形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草皮层为马尼拉草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基于海绵城市理念,通过设置植草沟有效缓解洪涝灾害对泥土的冲刷,通过植草沟缓解洪涝灾害,更符合海绵城市理念及城市排水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植草沟降洪系统,包括设置于城市道路一侧的植草沟排水系统,所述植草沟排水系统包括草皮层1,草皮层1的下层为种植土壤2,所述草皮层1设置有一个以上并排设置的植草沟10,位于每个植草沟10的下端种植土壤内均设置一集水槽5,所述集水槽5的上端面正对植草沟位置均设置一过滤网板6,集水槽5内设置一集水腔,集水腔底部设置有出水管9,出水管9的出水口端汇流于一出水总管7,所述出水总管7与市政雨水管网连接。
其中,集水槽的底部均设置一出水支管4,所述出水支管4的输出端接一吸水泵(未图示),出水支管中间设置电磁阀8,出水支管4的出水端与备用储池(未图示)连接,当该植草沟的排水量不够时,可紧急开启电磁阀8,打开吸水泵,通过出水支管4紧急排出集水腔内的积水,缓解因植草沟排水量不够的情况。
集水槽5下端的出水管将水通过出水总管7排入到市政雨水管网内,完成剩下雨水的排出,有效缓解洪涝灾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保县华鸿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未经德保县华鸿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51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公路工程用排水槽装置
- 下一篇:节水型取暖按摩式智能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