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镜下粘膜切除专用双极电刀及包含其的高频手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35093.6 | 申请日: | 2016-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9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蔡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长春;杨翠萍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332000 江西省九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镜下 粘膜 切除 专用 双极电刀 包含 高频 手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软镜下粘膜切除专用双极电刀。
背景技术
软镜中粘膜切除技术都应用单极电刀:如IT刀、Hook刀、三角刀等都是软镜技术如ESD、ESE、STER的主要工具。但我们发现:穿孔和出血是以上技术最主要并发症和失败的原因。造成以上原因是因为单极电刀存在着设计缺陷:单极电刀以电刀为一极,接触的组织和身体为另一极载体;通电后要求电刀极在接触组织时必须高度准确,否则会出现切除组织过浅和过深现象,特别是用于消化道组织粘膜或粘膜下组织切除易出现穿孔现象。由于用于组织切割需要电切模式,用于血管切割需用电凝模式,因此,在单极电刀应用中常有电凝和电切分开或混合应用情况。由于组织和微血管组织混合并极难分辨,因此在电切割组织时存在电切动脉血管的风险,导致出现难以止住的出血。另外,当电凝血管时间过长时,会导致周围消化管壁凝固性坏死,进而诱发迟发性穿孔和出血。为了减少出血和穿孔事故,临床上常常应用水垫技术,即在粘膜下疏松组织垫少量高渗盐水以分离组织间距,尽管这种措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并发症;但仍有高达20-40%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单极模式中,用一完整的电路来切割和凝固组织,该电路由高频电刀内的高频发生器、病人极板、接连导线和电极组成。在大多数的应用中,电流通过有效导线和电极穿过病人,再由病人极板及其导线返回高频电刀的发生器。所以常常出现切割空腔脏器如胃肠食管粘膜等极薄组织时极易出现穿孔,为了避免穿孔应用切割电流极易损伤血管导致出血。单极装置中的病人极板接触不当时,可导致接触区灼伤的副作用。
因此现有技术条件下,为了降低手术难度和减少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由此而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软镜的单极电刀存在着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提供一种适用于软镜钳道特点的各种类型的双极电刀。
为解决上述的第一方面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镜下粘膜切除专用双极电刀,其包括外套管和设在所述外套管内的导线,且所述的导线在延伸出外套管的一末端连接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为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的双向电极结构。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没有设置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双向电极结构的负电极一末端为竖直形结构,其另一末端连接导线经由外套管连接到电源的负极;所述正电极为设于负电极外周适当半径距离的弧形或环形,其两末端分别连接导线经由外套管连接到电源的正极。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双向电极结构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位于同一个平面。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通过绝缘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为互相平行的线形结构,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绝缘线连接,它们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导线经由外套管连接到电源的正负极。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形成为犁形结构,且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绝缘线连接,它们的另一端分别导线经由外套管连接到电源的正负极。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位于同一平面内。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不位于同一平面内,为不对称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设有上述双极电刀的高频手术器。
所述的手术器械包括胃镜、肠镜、小肠镜、十二指肠镜、输尿管镜、膀胱镜、支气管镜等的高频电刀等软镜。
本实用新型的双极电刀模式是通过双向电极(针状电极、镊子或剪刀等结构电极)的两个尖端向机体组织提供高频电能,使双极两端之间的血管脱水而凝固,达到止血目的,通过细胞质汽化到达切割目的;其作用范围只限于正负电极两端之间,对机体组织的损伤程度和影响范围远比单极方式要小得多,可以明显减少出血和穿孔的发生率。本实用新型设计通过软镜钳道的双极电刀使软镜治疗范围更广,效率更高,风险更小。
本实用新型双极电刀用于软镜(如胃镜、肠镜、小肠镜、输尿管镜、支气管镜等软镜)下粘膜切除治疗。与现有单极电刀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创造在切除腔形器官如胃、肠、食管、子宫、阴道、膀胱等空腔脏器粘膜时具有明显的出血、穿孔率减少,操作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极电刀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极电刀的又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双极电刀的又一实施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长春;杨翠萍,未经蔡长春;杨翠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50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